在饲料中使用乳化剂增加油脂利用率的方法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双亲性分子,胆汁酸因为具有乳化的功能,不少人认为它是一种乳化剂,其实这是对胆汁酸的误解。胆汁酸是个“宝藏产品”,为啥这么说呢?
想要在饲料中通过油脂来降本增效,一方面可以减少油脂添加量,通过相对便宜的添加剂提高利用率,达到和原来差不多的效果,这是降本;另一方面,可以不改变油脂添加量,使用添加剂来达到增加油脂利用率的效果,这是增效。当然也可以两者相结合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提高油脂利用率方面,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但并不能帮助后续的消化吸收,而胆汁酸贯穿脂肪乳化、消化、吸收的全过程。
你肯定会问:只乳化不行吗?咱还是说,只乳化的话增效并不够。
我们使用乳化剂的最终目的,是想要提高饲料中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但是在油脂的利用过程中,乳化、消化和吸收三者紧密联系,乳化效果再好,也不代表消化吸收效果好。
就相当于我们要过三道关卡,只有第一道门卡,剩下两道门都要翻墙过,多费劲呀。胆汁酸就是“一卡通”,乳化、消化、吸收三道门都可以轻松通过。
胆汁酸和乳化剂发挥作用图表
在脂肪的消化阶段,脂肪酶起着关键作用,而在肠脂肪酶和胰脂肪酶中,胰脂肪酶又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工作。胰脂肪酶不能直接水解含8个碳原子以上脂肪酸的脂肪,这个时候胰脂肪酶与胆汁酸结合,空间构象被改变,就能与脂溶性底物结合,发挥水解的作用。
胆汁酸与脂肪酶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
下表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油脂(豆油)的酸价高低来评价脂肪酶(猪肠道分离而来)对油脂、胆汁酸+脂肪酶对油脂的水解程度,实验结果说明胆汁酸增强了脂肪酶活性,能够帮助油脂不断被消化成游离脂肪酸。
在吸收阶段,胆汁酸与脂肪酸形成混合微团,携带脂肪酸到肠绒毛表面,小肠上皮细胞存在特异识别系统,游离脂肪酸会被拒之门外,胆汁酸具有被小肠上皮细胞识别的钥匙,脂肪酸与胆汁酸结合后能顺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完成吸收过程。
胆汁酸与脂肪酸形成复合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除此之外,胆汁酸还有保肝排毒、抗菌抗炎、调节代谢等独特作用(见下表)。
乳化剂与胆汁酸的功能
附817肉鸡使用胆汁酸降本增效实验
肉鸡817育雏期(0-20日粮)添加不同浓度的30%含量胆汁酸,取代不同剂量的油脂(猪油:豆油=1:1)对消化率的影响(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在肉鸡817添加胆汁酸200-250克/吨(250计),同时取代2-4公斤/吨油脂(以3公斤计),脂肪消化率平均提高3.75%(83-80/80=3.75%)。对于肉鸡日粮常规添加油脂5%计,添加胆汁酸可以节约油脂50*3.75%=1.875公斤,以当时油脂价格8500元/吨胆汁酸的添加成本约14~17.5元/吨,可以节约成本(1.875+3)*8.5-17.5≈23.9元/吨。
胆汁酸在提高脂肪消化率,节约能量水平,降低饲料成本方面都有价值贡献,特别是在油脂价格高位的今天,需要更好地利用胆汁酸来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