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总督和巡抚之间有什么关系?总督权力这么大,为何不自立呢?

2022-08-09   仲安筠

原标题:清朝总督和巡抚之间有什么关系?总督权力这么大,为何不自立呢?

历史条件完全不同,唐节度使是边塞抵御外敌的的武将,一并掌握了财权,人事权,往往才能坐大,而总督,巡抚恰恰是为了互相制约才设立的。节度使好多都雄居一地数十载众人只视节度使不识朝廷体制,节度使相当于弱化了的诸侯。总督巡抚一职经常有论调很难相互勾结,新的地方都是陌生的官员都制约着你,所谓的能调动的兵马首先很有限其次不是正规军。自打宋太祖发明了文官体制后很少有内部大员造反的。

清朝文官正一品的只有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九门提督等文官都是从一品。总督如果加大学士头衔,就是正一品了;加尚书头衔,都是从一品。比如,李鸿章曾经以为文华殿大学士的身份,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就是正一品。

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承担军饷,这是核心问题。藩镇是自己养兵,督抚是朝廷养兵。清朝中后期为了戡乱,允许团练之后。朝廷对湘军和淮军也是头疼的,没有曾李同意,朝廷也调不动军队的。朝廷想给曾国藩挪挪窝,派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上任不久就被湘军的人给刺杀了。朝廷连个屁也不敢放,改派曾国荃任两江总督。庚子事变时,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就是按兵不动,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好逃到西安,也不会追究这些督抚违抗圣旨之罪,朝廷也会认怂的。辛亥革命时,清廷为什么要起用袁世凯?因为新军是朝廷调动不了的,陆军大臣荫昌在新军面前说话屁用没有,不用袁世凯没办法啊。所以,谁养兵,谁说了算。

总督虽然品级高,名义上的权力比较大,(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总督XX,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河道,巡抚事)看似权势熏天,实际上对地方的军政,民政管理权及其有限。总督所辖各省都有实际主持政务的行政主官~巡抚,还有负责全省财政的副省级布政使(藩台),以及负责全省司法的提刑按察使(臬台),和负责全省地方治安,征兵,剿匪,军队训练的提督(省军区司令),这些省级,副省级官员即是本省的领导班子成员,又各自有自己的垂直领导体系和各自的业务范围,互相制约,各司其职,谁也不能一家独大,比如说,提督虽然是本省的官员,但是又受兵部的直接领导,跟同级的总督巡抚只有业务上的关系,又比如布政使,掌管一省财政,税收,虽然是副省级官员,但是又受户部直接领导,跟巡抚互不统属,所以,不管是总督还是巡抚,都没有任何可能在地方上进行割据。

总督巡抚其实权力交叉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只不过一个侧重军政,一个侧重民政。二者也没有上下级关系都是听命于皇帝,这是朝廷防止地方大员做大做强,故意互相掣肘监视罢了。很多人认为总督和巡抚为地方官,实际二者均为中央官员。地方行政最高官员为布政史司政使。督、抚二者一般都有加衔。总督授左督御史为从一品,大学士为正一品。巡抚授兵部待郎为正二品,兵部尚书从一品。从此看耍高于提督。令外总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在定范围内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土皇帝。

总督统领地方军政要务,但是因为提督和巡抚一般也有专折密奏权,所以总督也受提督和巡抚监督,总督权力肯定是大于巡抚的,姚启圣做过福建总督,年羹尧做过四川总督和川陕总督,李卫做过直隶总督,岳钟琪做过陕甘总督等等,总督一般设置在担负着军政要务执行重大军政事项的省份,尤其是当军政要务事项涉及到多个省份时,总督的设置就很有必要了,可以避免地方官员因为一些矛盾互相掣肘延误军国大事,也便于协调统领不同省份的力量,总督的设置就有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意思。

论官品提督最高,论实权总督最大。但是职场上没什么绝对的,总督虽然管几个省但不可能对巡抚直接发号施令,也没有直接调动提督管辖的一兵一卒。总督手下的兵叫督标,巡抚管辖的兵叫抚标,提督管辖是绿营(就是汉军)他们之间谁也干涉不了谁互相监督都有直接上奏的权利…硬要分出谁大的话总督>巡抚>提督但实际上各有其责谁都不能对谁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