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1月,12岁的文绣,被自己的五叔——华堪收买内务府人员,强行送入紫禁城,行三拜九叩之礼,成为溥仪的淑妃。然而,文绣并未因嫁入皇宫而幸福,她很快便尝到了被冷落的滋味。
新婚之夜,溥仪就将文绣一个人抛在寝宫,转身去迎娶正宫皇后婉容。此后,文绣常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居住在别宫,独自用餐,整日与孤灯为伴。皇上不仅不临幸文绣,还时常与皇后婉容外出游玩,留文绣一人在家。文绣多次想要自杀,但都以失败告终。
1925年皇室迁出紫禁城后,文绣随溥仪来到天津居住。起初她以为终于能离开那座令她窒息的金丝笼,谁知天津的生活与北京并无二致。文绣仍然饱受冷落,她与皇后婉容的关系也十分恶劣。终日被皇上和皇后所轻视,文绣的心灵已濒临崩溃。
1931年8月,文绣在表亲玉芬和妹妹文珊的劝说下,利用溥仪外出的机会,偷偷跑出家门,来到天津的国民饭店。她立即找来代理律师张士骏等人,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诉讼。文绣控告溥仪长期“虐待”,要求离婚并索取赡养费50万元。
消息传到溥仪耳中后,他大发雷霆,立刻派人四处寻找文绣,还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然而文绣早已转移到别处,使者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溥仪只得找到律师林廷琛、林棨应诉。民国头号离婚案就此开审,前朝天子被前淑妃告上法庭,一时间轰动全国。
在法庭上,溥仪否认虐待文绣,拒绝离婚。他认为做第一位被控离婚的皇帝实在太丢人,万万不能答应。文绣的律师则指出,根据《民法》,只要一方提出,法院就应当判决离婚。文绣有权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
舆论立刻为此案分成两派。保守派批评文绣无视皇家体面,支持溥仪的行为;女权派则声援文绣,称赞她勇于反抗几千年的“皇权”与“男权”压迫。还有媒体将此事称为“妃子革命”,引发全国对妇女地位的热议。就连曾经的宿敌—皇后婉容,也公开表态支持文绣离婚。
在舆论压力下,溥仪的态度开始软化。他表示,只要文绣保证每个月有定数的“临幸”,可以考虑同意离婚。然而文绣对此毫不动容,她要的不是那些虚伪的承诺,而是真正的自由。
最后在各方努力调解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1931年10月,溥仪与文绣在律师事务所签署离婚协议:
于是,前淑妃文绣获得自由,开始过上平凡人的生活;而溥仪也结束了这场令他极为难堪的官司。文绣勇于提出离婚,为千百年来第一个推翻“皇权”与“男权”的女性,也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