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清 康熙皇帝御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六十岁。这一年,非同寻常。
其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擒鳌拜、撤三藩、定北疆、亲征噶尔丹等等。他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康乾盛世的辉煌时代。一路走来,功绩卓著,值得称赞。
迈入耳顺之年,六旬寿辰前夕,大臣们奏请以皇帝六旬万寿上尊号,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并提议建造龙亭,立碑永载皇帝功德。康熙帝恩准了这一请求。
康熙帝
这是清朝皇帝的第一次万寿庆典。场面之盛大古所未有。据《万寿盛典初集》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玄烨六旬正诞,天下臣民赴京庆祝者以亿万计。时逢圣祖巡幸过霸州水围,臣民自畅春园至神武门辇道所经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驾登殿受朝贺。
康熙万寿盛典(局部)
辇路经行之处:“莫不衢歌巷舞,击壤呼嵩。时京师九门内外张彩燃灯,建立锦坊彩亭,层楼宝榭,云霞魂丽,金碧焜煌,万状千名,莫能殚述。百官黎庶、各省耆民,捧觞候驾,填街溢巷。琳宇珠容,钟鼓迭喧,火树银花,笙歌瓦起,祝嘏之盛,旷古未有……”
盛况空前的千叟宴及万寿盛典历时数十天,从皇宫到京师到全国,都举行了不同程度的庆祝活动。
当然,作为一代帝王,康熙帝并没有被这一系列举国庆生“迷晕”了头,他依然还是保持着自己的自律与自省。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载,“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三月。戊寅朔。谕诸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九卿等、朕昨进京、见各处、为朕六十寿诞、庆贺保安祈福者、不计其数。朕实凉德、自觉愧汗。从来帝王之治天下、罔不以民生为念。若为一己之私、即不能扩而充之矣。朕若先知、必令止之。今已成矣。难违众志。夜来思之达旦。朕为天下万国苍生之主。万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若能祈祷雨旸时若、家给人足、则朕安寝饱食、可以却病延年。……”
身为一位伟大的帝王,如何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苍生百姓祈福呢?抄经,就是康熙帝的方法之一。
左右滑动查看
LOT 826
清 康熙皇帝御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卷轴水墨龟背笺纸本
1713年作
28×26cm×6
题签:康熙御笔心经
题识: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巳六月二十四,观瀑处望涌翠岩,沐手书赐明学。
钤印:“体元”(参见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帝后玺印谱·康熙卷》)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康熙在位60年,日理万机之余,仍坚持抄写心经。据资料统计,康熙帝的《心经》作品大多数是册页,另有《秘殿珠林初编》著录有康熙御笔《心经》手卷10卷、立轴15轴,还有成扇等形式。这些作品如今均存于故宫博物院,只有极少量流散出宫,本册即为康熙帝六十大寿所遗存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这一年,这一年又恰逢避暑山庄兴建十周年,五月丙戌,康熙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等随驾,自畅春园启行,抵达避暑山庄。六月十八日,科尔沁谢图亲王鄂尔吉图、喀喇沁多罗郡王色棱、浩齐特多罗郡王额尔德尼等蒙古各部共120位扎萨克王贝勒、贝子、台吉等“亲诣阙廷,叩祝万寿。并进贡白银20万两,请建庙于热河”。二十日,奈曼多罗达尔汉郡王垂忠来朝。
二十四日康熙亲自抄此心经,书赐明学,经查《清朝进士提名录》明字辈多为蒙古贵族,此件应是20万两的回礼之作。
涌翠岩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康熙对于这处景观甚是喜爱。作为康熙礼佛佛堂,涌翠岩至二十六日康熙才有外事活动。也应该是在此万机闲暇之际所作。
涌翠岩
01
引领清三代风潮
帝王抄经背后的政治策略
抄写佛经是一项古老佛教传统。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参与抄经的深厚背景。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文帝杨坚曾下令在京师及寺庙内转抄一切经典,并将其置于寺庙内,并额外抄写一份存放于秘阁。唐代时期还盛行着"刺血写经"的风气,例如《旧唐书》卷十所载,肃宗疾病时,皇后刺血写佛经,并举行斋僧仪式来祈福。
到了明清时期,写经、刻经已较为普及,从皇家宫廷到寻常百姓家,都有不少优秀的写经作品流传于世。其中康、雍、干三位帝王更是于日理万机之暇,择经而书,诵经刻典,这不仅是在增强其佛学修为,更重要的是在寻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清朝皇帝热衷抄写经卷,这与国家治理的政治策略密切相关。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清朝在巩固统治和强化政权过程中,利用宗教文化为自身的政治目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清朝重视儒、道、佛三教,历代皇帝都对佛教非常推崇,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本身也深谙佛学。
因此,抄经成为清朝皇帝“必修课",从延续国家的吉祥到为父母祈福,都与修身养性密切相关。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 清宫廷画家绘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君主之一。康熙帝尊奉儒家,尤其礼尊佛教。其最早接触佛教,就是受到了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影响,她对藏传佛教信仰颇笃,身旁有自己的喇嘛乃宁活佛为她随侍,既充当上师,又作她的私人医生,深得信任。康熙帝尊一世哲布尊丹巴为大喇嘛,主管喀尔喀蒙古的宗教事务。会盟之后,哲布尊丹巴随驾进京,他曾为康熙帝传授长寿之秘法及长寿佛之灌顶。清帝在宫中的写经活动,就是从康熙帝开始的。
清宫所藏最早一件康熙御笔写经,是康熙十四年时所作。此后,康熙抄经一直持续到晚年,从未间断。尤其逢重大节日,如浴佛节、佛诞日、太后生日等特定日期,常常敬写经书,甚至在南巡之时仍不忘书写,足见康熙敬佛之心。除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意,更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被誉为书法艺术与传世经卷完美结合的珍品。史载康熙皇帝一生共抄过两次《金刚经》,一次是他15岁习字时抄写;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当时其祖母孝庄太后身染重病,为了给孝庄太后祈福,他又精心抄写一遍《金刚经》,这部《金刚经》展示了康熙高深的书法功力。
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康熙帝常抄写的一类经文。此经为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甚为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各品所说的内容是佛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功德,此经即从其中撮要单行。
全经260字,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抄写《心经》,是佛教僧众和修行者必修的功课之一。
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02
传统经文结合帝王御笔
重构的书法经典史
在中国历代书法家中,皇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从梁武帝到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再到唐玄宗、唐文宗、唐德宗,甚至宋徽宗和宋高宗,都展现过卓越的书法才华。
而到了清代,出于满族统治者对汉文化教育的重视,也使得清朝的皇帝也得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尤以康熙帝的书法为出色。
这册《心经》的珍贵之处,有以下三点:
首先,从书法欣赏的角度看,这册《心经》将康熙御笔书法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康熙帝自八岁登基即跟随前明内侍临习唐人楷书,后临习董其昌,进而扩展到古代诸家。
康熙帝 《除夕书怀诗轴》 故宫博物院藏
而从此经中可见,其书法呈现出受到欧阳询小楷结体的影响,布局合体,字形匀停妥帖,俊骨舒展,用笔翘劲,时出锋芒,在个别字的用笔上,能看出他数十年临习董其昌书体的痕迹。兼施柳公权,颜真卿诸家,四十岁之后,年龄的变化对其书风的演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作品中平添了老成深稳的气度,风格也愈加刚劲轻健。
清 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右图:取本件康熙御笔心经印“体元”
左图: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帝后玺印谱》之“康熙御玺”体元
与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款识比对: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书法比对: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写本)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正由于传统经文有了帝王御笔的加持,重构了出一个书法经典史,使得此类经文书法作品与传统书法相比,更具收藏价值。
佛经即是法宝,皇帝写经是顶级的宫廷法宝,康熙皇帝被藏传佛教尊奉为“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皇帝”,所以对于康熙而言,他本人抄写的心经,不再是一般意义的御笔书法,而是带有长寿转轮活佛能量的皇家法宝。诵经加持,缘者得之。康熙御制经序中说到“弘慈正觉,愿立无边。功德普偏,法象昭宣。介寿锡福,赖是因缘。家敦忠孝,乐利安全。清宁巩固,万祀延绵。”
第三,精美的宫廷绘画也是欣赏这册《心经》的要点之一。
康熙帝创立了清代皇帝书经的一种“官样”楷式。内页经文一般占用四折幅,其后空一页。经文前、后附页由宫廷画师分别以抄经同样的泥金或墨笔绘制大士趺坐像、韦陀立像。画像用白描法,只在佛像的眼睛、嘴唇、璎珞等部位略施色彩,风格细腻精谨。
凡用佛青笺、墨笺、洋笺者,因其纸色深暗,故以泥金粉合胶书写。经文内页,则以泥金勾画边框及乌丝阑。前后附页配图亦用泥金勾画。其他各类纸、绢、绫皆以油烟佳墨书写、绘制。
经册开端绘刻的“观世音像“
经尾的韦陀像
经册开端绘刻“观世音像“。尾绘有“韦陀像”。其与故宫收藏康熙御笔写经韦陀像如出一辙。其白描手法极为精湛,当属故宫造办处如意馆一流宫廷画家所为。
03
存世稀少
市场罕见
御笔经书为稀有之物,数百年来一直深藏宫中,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且都书品精良,装潢考究,书写材料独特,是清宫留存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一册康熙皇帝亲笔誊写的经书,可能是全球公私藏品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件。
清 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款署“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巳六月二十四日,观瀑处望涌翠岩沐手书赐明学”上钤朱文方印康熙皇帝御玺“体元”之宝
此类写经存世十分稀少,可谓凤毛麟角,目前可流通含此件仅见三件,写在六十大寿之际的《心经》仅此一件,而且有款有宝。盘点全球公私藏品中的同类,大约分为三类:
一类为有款无宝。只在经文结尾署“康熙某年月日敬书”,既无“御笔”字样也不钤盖皇帝宝玺。这类数量占到存世康熙书《心经》百分之九十以上。据《秘殿珠林初编》记述,康熙书《心经》截止到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共计著录康熙帝《心经》234册,每册四页,俱未钤盖宝玺。不论是存世最早的康熙十四年册,还是已著录于《秘殿珠林初编》的这234册,以及康熙四十六年九月初一之写本,皆属此类。
第二类为无款有宝。数量较少,如素绢本康熙墨笔书《心经》,经文后只钤盖“缉熙敬止”、“保合太和”二宝玺。又如罗纹笺本墨笔书《心经》,经文后钤“康熙宸翰”与“戒之在得”二玺。但凡与“戒之在得”并用者,因此印镌成时间所限,则可知该册书经当晚在康熙六十年五月之后也。
第三类是有宝有款。只见寥寥几件,如康熙五十四年五月洒金笺本墨笔书《心经》两册,册款后钤“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二宝玺。
《康熙御笔太上真经》(局部)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写本
故宫博物院藏
据资料统计,康熙帝的《心经》作品大多数是册页,另有《秘殿珠林初编》著录有康熙御笔心经手卷 10 卷、心经立轴 15 轴、心经成扇等形式。这些作品如今均存于故宫博物院,只有极少量流散出宫,故宫所藏心经册的开本大小、前描观音、后韦陀像、装帧装潢、行文格式都与本册《心经》一致。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左:本拍品;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编 16》
纵观拍卖市场上的康熙御笔书法真迹,并不多见,因此,每每出现,都是高价的代名词:如2016年北京东正春拍,一件清代康熙皇帝御笔写经,拍出1725万元人民币;另一件康熙帝《笃志经学》,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为3360万人民币。
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经盒
本册书法传承清晰,后为徐梦华旧藏,上海博物馆退赔作品。
徐梦华,(1900~1975),又名清机、梦花,上海川沙县人。毕业于上海美华书院。后在上海经营德大号和大德号这两家五金商店,任大德号经理,平时省吃俭用,一生结余爱好收藏,成为解放时期上海滩有名的古董收藏家。
著有《嵩云居藏印》、《嵩云居藏镜》、《嵩云居藏泉》等。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五金机械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上海五金零件商业同业公会副主任、市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
徐梦华生平爱好文物,闲暇之余出入上海古玩市场,集藏古玩、书画2万余件。他还关心和支持文博事业,1959年,徐梦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献过包括商代武丁时期卜骨和商代青铜器在内的65件珍贵文物。文化部特意颁发褒奖状。1960年至1964年间徐梦华先后四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他最珍爱的169件青铜器、 陶瓷器、砚台等文物和4798册图书。
1975年后,上海市有关方面开始向大德堂分两次归还古董字画,件件精品,此件康熙御笔心经即在此次文物退还之列,本件标签标注为上博退还文物1183号。
有说法称“康熙一字值千金”,其一生酷爱书法,却很少题字,以至于其御笔在清代帝王墨宝中流散极少。而本件为流通唯一一件有款有宝《心经》,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所遗存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可谓宫廷散落佛门珍宝流落民间,沧海一粟,寥若晨星,尤显珍贵。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在艺app,因无法溯源而未及时与原作者沟通,现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转载的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绝无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私信后台,本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