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徒马儿”马长礼:在天津第一饭店给义父磕头

2022-03-25     球球房产

原标题:“谭徒马儿”马长礼:在天津第一饭店给义父磕头

对马长礼先生, 梨园界有一种说法, 叫做“谭徒马儿”。

马长礼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 没有任何梨园背景, 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 他创下了承前启后、得天独有的艺术资历和时代影响: 在“四大须生”里,他占下了3位——他是马连良的义子、谭富英的学生、杨宝森的传人;当年北京京剧团的几大主演,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 他都一一合作过。

新中国成立之始, 马长礼在广播电台经济台演唱京剧节目, 每天要唱3次之多,有中午的、有晚上的。随着电波的传送, 他也声名远播, 深为业内外人士所关注了。

1952年, 北京成立了几个专业京剧团, 其中就有谭富英、裘盛戎的二团, 裘盛戎几次登门约请马长礼加盟, 他说, 就是通过电台了解马长礼的。

1953年, 马长礼跟随二团远赴山东济南、烟台慰问人民子弟兵, 一路上也和谭富英建立了不一般的情感, 谭富英大师的艺术造诣也深深影响了马长礼。例如,谭富英说过,要让能耐压着钱, 别让钱压着能耐, 意思就是艺术高于金钱, 艺术高于一切。再有,此次山东之行,也留下了谭富英要收马长礼为徒的话题。

1954年, 24岁的马长礼见到了马连良先生。

那年, 二团在天津演出, 一天中午, 裘盛戎叫醒了正在午休的马长礼, 说是有个人要看看他, 随后, 他见到了一位慈眉善目、风度翩翩的长者, 原来是马连良先生到了,

那天,恰巧是马先生到天津办事

马连良见到马长礼很是高兴, 开口便问是谁的徒弟, 马长礼

回答说:"是荣春社科班出身,曾跟刘盛通先生学戏,现在谭富英先生正准备收我为徒。"

马先生连声说道: “嗯, 你的基础不错呀!”

马先生说:"我在广播中听过你的戏,没想到这么年轻,你的嗓音、唱法都不错,有前途哇!"

这时在一旁的裘先生说:"您既然这样喜欢他,还不收下做徒弟?"马先生笑着对马长礼说:"我本想收你为徒,但既是谭先生有言在先,那么我就收你为义子吧!你要学什么也就和徒弟一样。"

裘盛戎先生在一边催促着:长礼,磕头、磕头!”马长礼心领神会, 立即倒身跪地给先生磕头。马连良神清气爽, 连连招呼他人:“这事情就定了, 找时间我邀请你们大家!”

可是, 兴奋之余的马长礼也有苦衷, 他对裘盛戎说道:“我哪有钱请客呀!” 裘先生回答是:“不用你掏钱, 你就买上几盒桶装的中华烟, 送给师娘就行了, 马先生是不抽烟的!”

几桶中华烟, 替代了拜师宴, 这是什么情分、缘分!

到拜师会那天, 李多奎先生透露了信息: “连良啊, 富英也要收他呀!” 马连良的回答是: “我今天是收干儿子, 我不收他为徒弟!”

马先生如此心胸, 如此幽默。

按当时的情况,举行正式仪式,作为义子应当承担一些费用,可那时正逢马长礼家中有些困难,手头拮据。马先生知道了他家中的情况,忙叫人告诉马长礼说,他已经在天津第一饭店准备好了,一切费用都由他本人担负。

不久以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都参加了合并后的北京京剧团。从此,马长礼能和马先生一起排戏和演出。在朝夕相处中,使他受到了许多终生难忘的教益。

马先生培养马长礼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马长礼在他演戏时扮演龙套、侍从等,让他在舞台上就近学习。比如《审头刺汤》的绿龙套,"审头"一场一直在台上,《胭脂宝褶》中跟永乐皇帝的侍儿也不离马先生左右。

马长礼曾经回忆说:当时在舞台上,我耍水袖的动作往往掌握不好,向马先生请教后,马先生让我穿上他的演出服装,告诉我说,耍水袖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抓住服装袖头,只让水袖甩动,这样才能清楚,好看。我照着马先生的要求练了一段时间,渐渐才能得心应手了。

2016年马长礼先生辞世,

有戏迷言,马先生此去天堂,可以与先到那里的洪雪飞、周和桐一起再唱“智斗”。

此言不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ba7f1c84dcbaa627153b11e895c7c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