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眼中的钰龙DA1——写于作为主力机使用半年后

2022-05-02     李凌佳琦的HIFI小镇

原标题:说说我眼中的钰龙DA1——写于作为主力机使用半年后

应该已经有不少朋友知道我去年从官方渠道入手了一台钰龙DA1红色限量版,包括原装的分体式电源,这小半年的时间里,DA1一直是我的桌面主力解码耳放一体机+驱动天朗Gold5的前级,同时它本身也是一台极为全能的、把它的各项功能拆开使用都非常优秀的全面手,也有圈内好友在拿DA1来做自己音响系统的纯解码等。

双阶的老钱说过一句对用户很实用的话,“不要看KOL吹什么,要看KOL用什么”,而关于DA1在我心目中的素质水准、调音修养,其实当你知道这是我主动入手的产品时,应该已经知道了“DA1是否值得购买”的答案。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正儿八经的评测,可以理解为是在分享我的入手经历、以及长期作为主力使用后的体验感受罢了,如果嫌啰嗦的可以直接拉到倒数几段去看声音部分,但篇幅不会太长。

作为旗舰产品呢,DA1是我心目中的国产解码耳放一体机的万元档天花板,而且即便是上市许久,依旧在我心目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是在我知道了主理人龙哥的调音历程后更是开满了脑放。龙哥在DA1上市之前跑遍了珠三角地区很多的几百万的系统、对比了包括DCS、Prismsound在内的很多大品牌知名“神器”,得到了这些系统用家的高度认可后才让DA1得以问世,当然了,碰壁的经历自然也有的——而且作为一体机产品,这还没涉及到针对耳机方面的调教。

看到以上内容你可能觉得这是我在变相做软广营销、宣传玄学概念,但实话实说,DA1的这一小部分调音历程其实都是我在别的用户群交流时由用户告知我的,龙哥私底下和我只字未提、也从未要求我去写一个字的分享。我于去年10月份在深圳展会上经由雷音罗姐介绍才第一次接触到龙哥本人,他衣着朴素、不善言谈,我在场分享了我曾经把玩金丝雀、天鹰座、DA9等机器的感受,他也只是点头不语。而在“九段琦谈”的交流群里,他则化身一个“HIFI话痨”,乐此不疲地分享这分享那,大到音响系统的核心选件、小到接触地面的线材托架,他都是以玩家的身份在跟大家交流,而且碰到观点冲突时也十分的较真。

而对我来说,我对于钰龙的印象积累是非常长期的过程,或者说早期钰龙的产品并没有给我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直到去年上海展时我在钰龙展位上听了非常之久的HD800——这是我印象中我听过的最好的HD800之一,而且还是建立在展会现场电源环境较为恶劣的前提下。而我这里也不避讳去谈我被问到的最多的对比,主要集中在高登和旷世的同价位竞品中。

不瞒大家说,我当时在现场听HD800时,反复对比的系统刚好就是高登的序曲解码+GAX耳放和钰龙DA1分体式套装,二者虽然形态不同,前者是分体式解码耳放、后者是一体机+独立电源,但在嘈杂的展会现场,两套系统最终呈现的声音素质表现我没有能够分出高下、却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调音取向。DA1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整体的安定感、中频的密度、以及对于流行和器乐的兼顾,它在不削弱人声韵味的前提下也拥有非常顶尖的两端延展度和良好的透明度,而且人声的部分并没有刻意去加厚,通过适度的蓬松度来削弱人声部分基于高密度下的那种紧绷感,显得十分高级、富有情感,而声场没有明显的增益、较为规整,能够还原出高端头戴上的圆形声场来。

序曲解码+GAX的组合,则在两端延展的表现上更为亮眼、也更加符合HD800本身的古典底子,发挥出了更加明显的声场弥散感(或者说听起来更加的开阔、尤其是横向延展度好)、结像线条清晰度,高频部分的泛音不仅比DA1亮和多、而且也有一些不明显的Delay感,比DA1更为透亮和鲜活、只是稍稍牺牲了中频部分的厚底和情感表达,属于把HD800本身的优势往极端去推动的路子。如果我是一个纯器乐党、喜欢更为偏向大编制、电影OST的声音、对于高频的需求要大于中频,那么我也许会选择高登的组合。而如果你了解过我近一两年玩过的头戴的话,像森海HD580、Sendy 孔雀、Meze Elite/Empyrean、ZMF Vérité Closed、Timsok 1024等,我个人会更加喜欢DA1所呈现出来的全频段扎实感、以及对于流行、爵士、ACG等曲风更为兼顾的搭配性。

而说回DA1本身来。

这台机器本身的功能、接口适配性什么的我就不多讲了,“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这几个字足够概括,而我选择的这台红色限量版的工艺堪称“绝”,配上我家的红木桌子后每次都会被来家里的朋友围观一番。表面细腻的喷砂质感好看、好摸、就是拍照起来实在是有些为难,想把实物的那种红而不艳的高级感呈现出来实在是太考验我的摄影功底了。

DA1的单机价格是13800元,分体式电源的价格为8800元,而关于是否需要购买这个电源,我觉得最终还是看你的荷包、以及驱动的产品类型,“需要不需要”的优先级必然是高于“好不好”。如果是在前级模式下驱动我的天朗Gold5、或者类似Sendy孔雀这种比较易驱的平板头戴,那自然是可以把电源的钱省下来,提升幅度不能说没有、但确实有限,8800的价格都已经足够去买一副旗舰级头戴、一对高端有源音箱、或者更新自己的音源了。而在使用分体式电源的前提下,驱动Timsok 1024这种极为考验声音修养和控制力的头戴时,呈现出了更加安定和饱满的听感,而类似ZMF Vérité Closed这种不算太难推、却有不小潜力的封闭式旗舰时,电源套装的表现绝对有着物超所值的提升,尤其是在我另外升级了电源线和USB线以后,整体除了推力、细节、动态的提升,更是有着非常舒展、可凝聚可松弛的全频段结像表现,在感受完“冲击力”以后,留下的更是“不动如山”的从容与温婉。

DA1在我心里是一个非常百搭的、可“参考”、可“悦耳”的机器,不仅是我的主力前级、耳机前端,也是我心目中一个非常优秀的试音伙伴,从耳机到耳塞都可以胜任。就像我前文说的一样,它除了高素质的底子,更在不引入明显音染的前提下实现了非常温厚细腻的人声表现,微微的蓬松、但不HUFI,稍稍的暖意、但不影响背景的宁静。从当年金丝雀的温暖HUFI向、到DA9这种突出“素质感”的前旗舰、再到天鹰座这种干净直白略监听向的中端“水桶机”,我感受到了钰龙在声音素质和美感之间的摸索、调和、斟酌、甚至是纠结。

用户对于国产旗舰机的苛刻程度是远远高于进口产品的、这类产品也很容易遭受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式评价,但我所了解到的针对DA1的极高风评可以说是达到了现象级的程度,“素质服务于听感”何尝不是几乎所有厂家都在追求的目标,但谈何容易。虽然我过去玩过、也写过钰龙的机器,但我在DA1看到的是品牌对过去的总结、反思与升华,抛开素质不谈,我心目中DA1确实是钰龙历史上最“好听”的机器,而不是单纯的比他们低价位的东西“强”而已。在本该去秀肌肉的价位段上,DA1打动我的是靠音色、调音修养、百搭性、各个硬件部位没有哪一款拖后腿的全面追求。虽然确实带着一些个人口味在里面,但钰龙DA1虽已上市许久,目前仍旧是我心目中、国产一体机的扛鼎之作。

预告:虽然只是入门级价格,但钰龙的新品Aurora是一台我认为在“好听程度”上可以和DA1平起平坐的产品,文章会在不久的将来和大家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afc596c05f942479a89c46e6377f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