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毛羽产生的因素与控制措施(上) (紧接上期)
3.2.3 并条工艺
并条工序的重点是优化牵伸工艺,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其工艺思路是头并并合数和总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隔距宜大不宜小;二并并合数与总牵伸倍数相当,未并并合数与总牵伸倍数相当。后区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前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同时缩小圈条器喇叭口直径,使条子圈放紧密,表面光滑。采用"中定量、重加压、顺牵伸、中捻度、小张力、适当罗拉隔距”的工艺原则对减少成纱毛羽有利。并条机后区不同牵伸倍数对成纱毛羽的影响对比试验见表6。
从表6可知,头并采用较大后区牵伸倍数,末并采用较小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提高纤维伸直度、平行度,改善熟条内部结构,对改善细纱条干减少成纱毛羽极为重要。
3.2.4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降低毛羽的重点是增加须条的紧密度,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保证纱体更光洁。要达到这一要求,可适当地增加粗纱车间的相对湿度和粗纱回潮率。主牵伸区采用适宜的集合器,以保持良好的纤维通道状态和钳口压力;选择适宜的钳口隔距,适当减少粗纱定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这些均有利于成纱毛羽的降低。对比试验见表7、表8。
注:纺纱品种为T/C、 65/35 、18tex。
注:中区集合器规格为宽6mm×高4mm,前区集合器高度相同。
从表8可知,开口宽度小的集合器能提高须条紧密度,改善粗纱内部结构,提高粗纱光洁度,减少成纱毛羽。
3.2.5 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是产生毛羽的主要工序,一是细纱前罗拉钳口引出的须条到加捻点间的加捻三角区,据统计,加捻三角区产生的毛羽占纱线毛羽的80%一85%;二是纱线专件器材不良,操作不良,温湿度控制不当等也会引起成纱毛羽大幅增加。
3.2.5.1 优化工艺设计
采用集聚纺纱技术,利用负压横向集聚纤维须条,减少加捻三角区,纺出的紧密纱毛羽少,在相同的纺纱条件下,集聚纺纱线毛羽与传统环锭纺相比大约可降低70%左右。集聚纺纱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成纱毛羽,张力过小会造成集聚区纤维积压,集聚效果差,使一部分纤维呈游离状态被卷入纱线而形成毛羽;张力过大会造成集聚区纤维被拉直,达不到好的集聚效果,不能有效地减少毛羽。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纺纱原料,选择合适的纺纱张力。
罗拉隔距是一项重要工艺参数,罗拉隔距必须与纤维长度相适应,从而减少浮游纤维的数量。隔距过大,这一区域运动的纤维不能被有效控制,使毛羽增多。细纱后区牵伸倍数要与粗纱捻系数相匹配,一方面能防止纤维的扩散,另一方面能控制纤维的运动。细纱捻系数过小,纱线在生产中易产生毛羽,在不影响细纱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细纱捻系数,可减少纤维伸出纱体的数量和长度,有利于减少毛羽。采用粗纱轻定量,减小细纱总牵伸倍数,有助于减少纤维在牵伸中的移距偏差;增大粗纱捻系数,增大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减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对减少毛羽也有很好效果。
3.2.5.2 合理选用专件器材
在纺纱过程中选用低硬度高弹性的优质胶辊胶圈,它们具有受压后表面覆盖面积大,对牵伸区纤维控制力好,使胶辊的横向握持力均匀,一方面加强了对浮游纤维和钳口边缘纤维的有效握持,另一方面缩小了前罗拉加捻三角区,将部分浮游纤维卷入纱体,有利于毛羽减少。选择适应性好,走熟期短,断头少的钢丝圈,配套表面硬度适中,内外跑道光滑,摩擦因数小的钢领,有利于降低毛羽。而钢丝圈的选用太轻或太重,会影响纺纱张力,重时纺纱张力大,会增加钢丝圈对纱线的摩擦起毛;过轻,纺纱张力小,气圈过大会造成纱线碰隔纱板,毛羽也会增加。不同质量的钢丝圈对成纱毛羽的影响对比见表9。
3.2.5.3 细纱机械状态
保持细纱机运行状态良好,确保各部件、通道光洁对控制毛羽很重要。如导纱钩不光滑起槽等容易造成成纱毛羽增多;还要保证钢领、锭子、导纱钩"三同心",不同心易使纺纱气圈歪斜变形、碰隔纱板或纱管头,纺纱张力不稳定,造成钢丝圈运行不平稳,直接造成成纱毛羽增加;钢领板升降要平稳,不打顿;严防黏、缠、挂、堵,及时清理积花、短绒和飞花,对细号纱要适当调节管底位置,防止管底位置过低而造成毛羽增加。
3.2.6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一般是毛羽增加最多的工序。随着络纱技术的不断提升,自动化,高速化越来越高,目前自动络纱机线速度高达2千米/分钟,实现了生头、结头、清纱、在线检测纱疵等自动化功能,集机电仪于一体。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纱线从纱管上退绕下来要经过许多关卡,接受清纱、接头等处理,使加工线路加长,增加了纱线的磨损机会;络纱速度的提高也会使纱线与通道及槽筒之间的磨擦增加,二者都会造成纱线毛羽增加。
3.2.6.1 高速自动络筒机控制纱线毛羽的措施:
(1) 采用络纱速度变频调速技术,使管纱线退绕张力及络纱时的气圈得到控制,做到基本一致,从而减少因张力过大而使纱线与通道零部件及空气的摩擦,同时也减少了筒子纱与槽筒之间的滑移而造成的磨擦,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
(2) 加装气圈控制器,控制器可随管纱上纱退绕部位而升降,有效控制了张力变化,有利于减少毛羽。
(3) 加装气圈破裂器,采用弹簧加压圆盘式张力器或气动加压双张力盘进行张力调节,能使纱线退绕的张力及气圈受控,做到张力稳定一致,减少因张力过大而使纱与通道零部件及空气的摩擦增加,从而减少了毛羽。如:日本村田PC21自动络纱机上加装的Bαlcon 气圈控制器为例,加装后使整个络纱过程中络纱张力保持稳定,有效减少了络纱后的毛羽并明显低于无控制器的纱的毛羽量。表10所示加装与不加装气圈控制器,加工纱线毛羽状况对比(络纱时细纱管上纱位置分为10段)。
由表10可以看出,加装控制器的络纱机比不加的络出机毛羽明显减少,且速度增加,毛羽也会减少。
四、温湿度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温湿度影响纤维的刚性和导电性,因此对成纱毛羽有一定影响。它可控制纤维的吸湿、放湿状态,进而影响短绒和弯钩纤维的产生。不合适的温湿度将导纤维缠绕胶辊、胶圈、罗拉、网格圈等,造成断头增加使得飞花、毛羽增多。生产实践证明:在不影响细纱缠绕和断头的情况下,相对湿度稍大一些有利于减少成纱毛羽。相对湿度偏大时,纤维柔软,易被捻入纱体中,且易消除静电;相对湿度小易产生静电,使毛羽增加。纺纱车间温湿度控制表见表11。
五、结语
毛羽不仅影响纱线的外观、光泽、手感,还影响后工序织物的加工质量。只有了解毛羽产生的原因,掌握毛羽产生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工序工艺设计合理;优选纺纱器材,合理使用、搭配和精心保养;维护好设备运转状态,提升车工操作技能;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就能减少毛羽的产生,保证后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胡振龙 孙国栋 耿爱民 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END
向微信后台发送“行情”,获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后台发送“加群”,邀请您加入300个纺织群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