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高温红色预警后,头道秋雨终于要来了!明日出伏,这些养生禁忌要知道

2022-08-24   四川名医

原标题:13个高温红色预警后,头道秋雨终于要来了!明日出伏,这些养生禁忌要知道

昨天

成都市气象台对8月11日13时40分

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行第12次确认

成都市气象台2022年08月23日10时00分对2022年08月11日13时40分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行第12次确认:预计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青白江区的全部镇(街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请注意防暑降温。

据成都市气象台统计

此轮高温天气已导致

成都1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最高温创历史新高

其中

简阳市国家气象观测站

8月21日最高气温43.4℃

也成为成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

四川经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夏天

据四川省气象台统计

全省平均最高气温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高

全省平均高温日数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多

全省平均高温持续时间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长

全省平均降水量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少

成都哪天退出高温群聊?

本周有几轮降水过程?

不过,“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

终终终终于迎来了转机!

从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

从8月26日开始

成都日最高气温将逐步下降

28日前后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四川盆地夜雨特征明显

也就是常说的“巴山夜雨”

预计26日开始到28日高温天气

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结束

体感将逐步转为较为舒适

期盼已久的秋雨和“出伏”一起来了!

今年,8月25日正式“出伏”,

宣告这个难熬的“超长版三伏天”至此结束。

从这天开始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中间的30天, 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很大、很频繁的时候。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也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 对人体血压、情绪、内分泌等等的有所影响。加上古人总结一句话,叫“一夏无病三分虚”,造就了出伏后“凶险”的30天。

出伏后,一定记住“五不要”!

不要太早去晨练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

有些人夏天习惯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 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不要穿短裤背心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不要整夜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 即使要开最好定时。

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 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后易“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早睡早起。

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一般来说,晚上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不要不渴不喝水

出伏后,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饮水量12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出伏后,养生最关键的“8个一”!

喝一杯秋饮

火箭军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科石鹏展曾介绍到,夏末初秋,单纯靠多饮水,往往很难解决人体对水分的需要。

大家可以加点秋季特色饮品,泡水代茶饮,此时比较适合泡水的有百合、麦冬、枸杞子。

以这三味药打底

咽喉不适者,可加木蝴蝶、胖大海利咽解毒

脾胃虚弱者、大便溏泄者,可加陈皮、太子参健脾化湿

淤血重者,可加红花、川芎

做一次泡脚

中医养生瑜伽老师迷罗曾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初秋还是闷热,但是夜晚已经有些凉意,伏夏的暑气将要退去,可是很多人的内热却迟迟不能下去。

教您一个方法:一把艾草叶,两小勺盐,每晚泡泡脚,连泡一两周,可以很好的退内热, 降虚火。

//

具体做法:先用开水泡艾叶,等颜色深了,药味重了,加入凉水调温,放入盐,水温比体温略高就好,不要超过四十度。

泡上 二十分钟左右,待额头出汗就可以了。

吃一根萝卜

萝卜是秋冬季节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更有人将萝卜称为“小人参”。

中医认为,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

吃一颗柚子

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秦竹曾谈到,柚子被称为“秋季之佳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是梨的10倍,柠檬的5倍。

柚子能有效提高呼吸道粘膜免疫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方法:剥去外皮生食,或绞汁、也可以做成柚子茶饮用等,每天三次,每次200~500克左右(儿童减半)。

按一组穴位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戴奇斌曾提醒到,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帮助强身健体保平安。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祛燥:按迎香穴

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方法: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指尖点于迎香穴,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按极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方法:该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次数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

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来一次健走

在运动方面,不要大汗淋漓,否则会伤阳气。

我们应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步行。每天快走30分钟~1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泡一杯花茶

营养师邹巍曾谈到,初秋天气开始转凉,喝点玫瑰花茶,散散夏天脾胃积攒的寒气。

玫瑰花茶很温和,能滋养胃肠、美容养颜,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睡一个好觉

早睡早起,调整作息,增加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更好适应季节的更换。

早睡,阳气的生发就比较好。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生发。

文丨编辑:郑小猫

部分内容综合自“成都发布”、“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往期稿件

监制丨王欢

审核丨蓝岚

直播预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