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德阳4月20日讯
奖项背景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全省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四川省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四川省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省赛。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四川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绵阳市科协、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的第35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于2020年4月9日举行。
大赛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包含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学影像等内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大赛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其中线上主要开展网络答辩评审、线上观摩+互动体验等活动,这也是我省首次以网络形式开展该活动。线下活动将于9月份在中国科技城绵阳举行,包括第35届四川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论坛活动等,以此激励青少年的创新热情,增强优秀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据统计,本届大赛全省有20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了各级竞赛,经过层层选拔,共收到21个市州择优选拔的1634项创新作品, 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504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39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436项、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366项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189项。经过初评, 168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50项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入围网络终评,并有57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2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和55项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作品参加线上展示。
大赛网上展评期间,大赛专题网站将集中介绍大赛情况、展示参赛作品、提供大赛微信互动。公众可以通过登录“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或关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在线展厅”观摩我省青少年优秀科技创新作品。让青少年足不出户享受形式多样的科技盛宴,通过多姿多彩的系列网上活动,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
本届大赛于近4月9成功落下帷幕。4月10-20为各类奖项公示期。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二周竞楠同学的 “自然条件下裸眼观星辅助眼镜”获本届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德阳市区唯一高中生获此项一等奖)
周竞楠,2003年出生,现就读于德外高中二年级,成绩优异,理想大学是中国科技大学或国防科技大学。曾获 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影像节三等奖;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二等奖;34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四川省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四川省外研社杯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四川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二等奖;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四川省二等奖。
项目简介
名称:自然条件下裸眼观星眼睛
背景:观星活动是一项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的活动,本设计能帮助初学者在没有专业指导和专业设备下,结合“手势测量法”快速、正确的找到和认识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让裸眼天文观测活动更加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本设计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方便携带、易于推广等特点。
最初有这个想法是在2017年参加一个户外夏令营活动时,晚上的时候一些露营的家庭大多忙着烧烤、吃喝,孩子们大多低头玩手机。而对于夏季最美的星空,基本没有人关注。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一直向往美丽的星空。但是观星活动确实很难,所以我想设计一个东西或者找到一个方法,让观星活动更简单。经过思考,受衍射显示器和谷歌眼镜图像投影原理的启发,利用人眼远视时,无法同时对焦极近物的特点,确定采用透明片材,镜片打孔的方式,来标定参考星位。该设计由镜架,固定插销和面板组成,面板由南、北半球,分四季共八块,为了方便夜间使用,在面板孔位边缘处涂有荧光材料。
创新点
这是一种面向零基础儿童的辅助工具,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天文的兴趣。
它可以作为辅助教具,在国家大力倡导的自然实践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
它将辅助教具与手部辅助测量方法结合起来,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就可以定位星空,增加准确性。
结合星宿故事,让天文知识更加简洁生动,具有教育意义。
在此之前从未有此类的产品出现,也从未有开发人员关注过无基础少年儿童的观星需求。
使用方法
北半球春季面板
装上面板之后调整自身位置和观看角度,将参考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与面板的打孔位置对应就可以固定观看位置,随后通过手势测量法找到其他星星。从拇指到小指指尖张开的宽度是25°。而牧夫座大角星就在开阳、摇光的延长线30度视角上。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找到其他星星。面板分南北半球四季共8张面板,满足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季节的观星需求。
本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后期准备结合VR和三维投影技术,让观星活动不受地域和时间的影响,让天文观测更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学校背景
德外是四川省六所(成都四、七、九、成外等)“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之一。全省首批民办“四川省一级示范校”(全省最高分通过评审),“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学校。
高考本科率超过80%,重点本科率超过50%,数百名优秀学生被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录取,数百名学生赴英、美、德、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留学深造。教师来自全国各地。80%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以何军为首的管理团队,思想前瞻、管理精细、创新进取,以愿景教育梦想、凝心聚力、团结思进、负责自强追求一流的品牌意识,倡导管理工作就是服务、沟通、落实,使全校形成了严谨务实的精细化管理风格。学校以“开智、启能、习礼、尚美”为办学理念,以“面向世界,培养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校训,用个性化的教育,精细化的管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元个性化办学模式,如“三趣”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有乐趣、课外活动有兴趣、校园生活有情趣),“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学生、有教材、有激情、有拓展),既强调扎实基础,深厚磨练,拓宽学生视野,更注重培养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教养的人、能担当的人,践行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
不断营造科创氛围
科技创新教育是学校“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德阳市科学与技术协会专业指导下,学校系列措施营造校园科创氛围、激发学生科创意识和潜能。
一是学校的“科创节”活动已纳入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
二是从初中开始,学校将科创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如科创班的专业科创课,其他年级的科创选修课。
三是校园电视节目定期录制、播放《科学探究》栏目,校园广播每天播放科学音频等。
四是组织系列科学体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
五是制定科创项目导师制度,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德阳外国语学校提供图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_jBlnEBiuFnsJQVCS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