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对中国到底有没有贡献?

2019-06-23   大农影视

文/大农

作为中国有史以来公认的三大女强人之一,慈禧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可否认,在很多人的心里,她是让晚清走向衰亡的罪魁祸首。

慈禧

她的奢侈、腐败、自私,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仔细想来,她对中国就没有一点的贡献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她奢靡的外表下,对中国做出的实际贡献。

慈禧太后本是叶赫纳拉氏,17岁通过选秀入宫后,直接被封为兰贵人,4年后,因给咸丰皇帝生下一位皇子,便被封懿妃。此后,便一直深得咸丰皇帝的信任、宠爱。

英法联军

这个时候,大清朝一方面要承受着英法联军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压制着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内忧外患齐至。咸丰帝一心想拯救大清,却奈何体弱多病,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是执笔写字都要依靠身边人,这个时候的慈禧自然成了不二人选。

但是,大臣们不乐意了,心想你一个女子本不应该干涉内政,即便是给皇帝代笔也不行。可架不住咸丰皇帝的执意要求,大臣们只得应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慈禧逐步的以代笔之名,直抒己见,为她以后的专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60年代初,迫于英法联军的威势,慈禧跟随咸丰皇帝外出逃难。次年,身体孱弱的咸丰终于撒手人寰,临终前任命了“顾命八大臣”。本以为他们8人会成为大清的顶梁柱,不曾想却只是慈禧的踏脚石。

顾命八大臣

咸丰刚去世,顾命八大臣以国家兴亡为由,把朝中大权紧握手中。他们的这些行为都被慈禧看在眼里,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慈禧暗自联合咸丰的亲弟弟奕䜣,决定除掉顾命八大臣。

同年,慈禧和奕䜣做好了万全准备,一举拿下了顾命八大臣,把他们杀的杀、罢免的罢免。自此之后,慈禧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

​毫不夸张的说,名义上虽不如称帝的武则天,实际上却有着和她同样的权力了。

洋务运动

为了改变清朝落后的局面,她非常支持奕䜣的观点,让他执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但这种做法却遭到了顽固派的坚决抵制,对此,慈禧开始向世人展示她非同一般的统治能力。表面上认真采取顽固派的意见,却暗自支持以奕䜣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影响非常巨大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成果为目的,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此后的数十年内,中国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科技、军事、民工企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次的改革运动,对中国的意义不必多说,从后来“北洋水师”的实力,就可以看出端倪。

实行“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禁鸦片、提出君主立宪等等开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变法,基本上都是慈禧直接或者间接完成的。

从这些方面开看,次慈禧对中国到底有没有贡献,一眼明了。

奢侈的慈禧

​只是,在变法改革、拯救大清的同时,她的私欲也是非常巨大。拥有者如此丰富的资源,让她身为一个女人的虚荣心爆棚。

为了保养身材,她的三餐都极尽奢侈,办个寿宴不惜牺牲海军的军费,这间接的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可能,这也是属于人之常情,在权力的诱惑下,谁又能置身事外呢?

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文章为历史大农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