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回魂2》继续延续了第一部的高人气,也呼应了近年来美国影市逢恐怖片必热的大趋势。
华纳兄弟发行的恐怖片《小丑回魂2》上周末上映后3天入账9100万美元,强势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也为北美秋季电影票房取得了“开门红”。相比2017年同期上映时第一部夺下的1.23亿美元开画票房,《小丑回魂2》的成绩略有缩水,但也已经排在了美国影史恐怖片开画成绩的第二位上,仅次于前作。这对于一部在传统类型片范畴中寻求突破的商业恐怖片续集来说,已属不易。
该片继续延续了第一部的高人气,也呼应了近年来美国影市逢恐怖片必热的大趋势。
《小丑回魂2》获得了“B+”的北美影院观众评分,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目前为64%。该片本周末在75个北美以外电影市场同时上映,全球票房总额已达1.85亿美元。其中在韩国市场单日动员3万107名观众,名列韩国单日票房榜第一位。
近三个小时的恐怖片
《小丑回魂2》是2017年上映恐怖片《小丑回魂》的续集。这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续集情节设定在前作故事发生27年后,小主人公们长大成人后重返儿时小镇,却再次遭遇邪恶小丑潘尼怀斯的折磨。
斯蒂芬·金的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他被称为当今世界恐怖小说第一人。他是美国最多产的作者之一,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出版了40部书,发行超过3.5亿册。常年位于美国作家收入的第一名。另外,他的作品也是影视改编最多的,超过150部影视作品都改编自他的作品,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
根据史蒂芬·金作品改编的电影数不胜数。其中包括《肖申克的救赎》 《闪灵》 《绿里奇迹》 《迷雾》等剧情片。近年,作为电影业最安全(也最便宜)的投资项目之一,惊悚片正在蓬勃发展,因此斯蒂芬·金的创作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青睐。
《小丑回魂》2017年在北美取得空前成功
改编自史蒂芬·金作品的《小丑回魂》在2017年9月8日上映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小丑回魂》在没有启用任何大牌主演,主要靠新人小演员扛起戏份,成片充满对80年代的怀旧情绪,上映之前的“卖相”并不比电视电影或者同类独立电影出色多少。然而在14周的公映时间内,投资成本仅3500万美金的《小丑回魂》获得了3.27亿美元本土票房,票房成绩接近成本价的20倍。
同时,这部电影刷新了N多票房纪录,它是卖得最好的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保持着北美9月最佳开画纪录(首周末1.23亿美元,开画成绩堪比今年最火的超级英雄大片)、它是开画影院数目最多的恐怖电影,最终打破了尘封44年的影史最卖座R级恐怖电影票房纪录(该纪录此前由华纳出品的《驱魔人》保持)。
《小丑回魂》的火爆不只是北美市场的独有现象,该片的全球累计票房高达6.98亿美元。
由于第一部的成功,第二部早就呼之欲出,《小丑回魂2》继续由安德斯·穆斯切蒂执导,而这一部在卡司上也进行了升级,詹姆斯·麦卡沃伊、杰西卡·查斯坦、比尔·斯卡斯加德、比尔·哈德尔等演员在片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第二部在演员的启用上进行了升级
据悉史蒂芬·金的原著仅1138页,却改编成了两部电影。并且更大的突破在于《小丑回魂2》的时长近3个小时(2小时49分),要知道此前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时长也不过是3小时,关于这个时长,编剧Gary Dauberman在接受Variety采访时谈到华纳兄弟与新线影业对这个时长是支持的,“他们理解一部电影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把一个故事说好,只要电影好看,观众并不会在乎时长,有时候90分钟的电影却会让人很难熬。”
恐怖片成为美国中小影视公司“救命稻草”?
刚刚结束的北美暑期档在迪士尼的“一家独大”之下结束了,北美暑期档票房前五,迪士尼凭借《狮子王》《玩具总动员4》《阿拉丁》独占三席,北美累计票房12.9亿美元,占总票房37.26亿美元的34.6%。今年下半年迪士尼还有《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等大片将要上映,所以这一数字仍会被不断拔高。
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六大,美国影视公司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中小型的独立制片厂,此前外媒爆料称,已经得到多个消息源的确认,曾经出品过《副总统》《猎杀本·拉登》等影片的独立电影公司Annapurna,收到了银行的最后通牒,面临破产的难题,虽然此后亦有消息称该问题或能得到解决。但这从侧面证明了,美国中小型影视公司生存之艰难。
而恐怖片正在成为这些中小型公司的“救命稻草”。恐怖作为一种安全的商业赌注在好莱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这种“以小博大”的方式一直在好莱坞屡创奇迹。数据显示,美国影史上回报率最高的10部电影里有5部是恐怖片。
以“招魂宇宙”为例,该系列中票房最低的《安娜贝尔3:回家》仍然取得了2.23亿美元的票房。《安娜贝尔3》是“招魂宇宙”中电影票房最低的一部,但它仍成为北美暑期档最卖座的恐怖电影。而这部影片投资成本仅有2700万美元。
《招魂1》开启“招魂宇宙”
以《招魂》两部曲为中心展开的“招魂宇宙”,之所以可自立门户,是源于其在恐怖片界如同漫威般地存在——《招魂1》在全球狂揽票房3.18亿美元,《招魂2》3.23亿美元。目前“招魂宇宙”上映了的电影有7部,几乎每部都赚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出品了“招魂系列”的新线影业也是《小丑回魂》系列的出品公司。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年上映的更低预算的恐怖电影《马大姐》以500万美元的预算在北美获得4500万美元票房,全球收获了6058万美元票房。《在黑暗中讲述的恐怖故事》在没有明星参演、无IP支撑,投入仅有2500万美元预算的情况下,北美首周末即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开画成绩,目前北美市场累计票房5084万美元,全球7200万美元。
在众多中小型制片公司中,风头最盛的当属Blumhouse。这家公司也是主要专注于低成本强作者性的恐怖片,近几年来接连出品了《忌日快乐》《万圣节》和《解除好友》等小成本电影,获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2017年,Blumhouse参与的作品就在全球收获了近7亿美元的票房,在同体量公司中名列前茅。
业内人士分析,好莱坞近几年的倾向是做全球类的商业电影,因此它会以海内外的市场情况来作为其评估风险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公司会更倾向于去做电影的续集、翻拍,这样相对比较保险。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北美市场几乎都被续集电影所占。低成本的恐怖片恰巧在此时取得类型上的突围,一方面作为恐怖类型片,一直比较受欢迎,另外面向本土市场,这种类型片能作为一种新的刺激,也能改善“续集疲劳”。
在大片趋于同质化的大背景下,恐怖片为当下北美市场提供了差异化的内容、在美国深受很多观众喜爱。而对于电影公司而言,一部成本可能1500万美元的电影可以去博2亿美元的票房又何乐而不为。
部分编译自variety,《好莱坞报道》;部分资料参考:微信公众号“毒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