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这部电影已经确定为R级电影的票房冠军,而小丑作为DC漫改中的大反派,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童年梦魇。
而这部以小丑为主角的电影当地讲了些什么呢?
不怕剧透的朋友就继续看下去吧。(虽然剧透的也不是很多)
首先,因为这部电影的上映,全球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在其影院附近增加了安保巡逻措施,为的就是不出现类似《黑暗骑士》上映时的悲剧事件。
好了,言归正题。
电影的开始是主角亚瑟的追梦过程,他在一个专门为一群小丑准备的简陋化妆间中,为自涂己上并不是太滑稽的妆容。
现实也很残酷,他赚的钱很少,生活过的非常拮据。
不过相比于其他的小丑,亚瑟更加努力的想要演好“小丑”。
他强行撕扯着自己的嘴巴,好让自己的笑容显得更加欢乐,但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一滴眼泪正在缓缓滴落。
而努力有些时候并不一定会带来回报,亚瑟在街头扮演小丑时被一群混混殴打,在公交车上为了逗小女孩开心时精神病却发作了。
他无法止住自己的笑声,车上的人都将他当成是怪物。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亚瑟最后变成真正的小丑而埋下伏笔,不过这个时候亚瑟还没有走到崩溃的边缘。
因为他的家中还有一位同样精神失常的母亲需要照顾。
而他的母亲也不断在给亚瑟希望,“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
然而亚瑟是一个病人的事实并不会因此改变。
首先他之前进过精神病院接受过治疗,并且同时在服用7种精神病治疗药品,看清楚了,不单单是吃7种药,而是吃7种不同类型精神病的药。
另外他的原生家庭就有问题,母亲精神失常,亚瑟从小就在被毒打中成长。
最后就是亚瑟的多种精神病中就包含了抑郁症!
所以说,亚瑟是一个病人,但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与关爱。
这才是亚瑟最终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小丑最重要的原因!
因为亚瑟长期处在被欺凌的状态,他不敢做出相应的反抗,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若是在之前能让他的神经得到一个舒适的释放点,亚瑟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成长轨迹。
可惜,世界没给他这个机会。
而亚瑟最先露出暴虐倾向的时候,是在他狂踢垃圾桶的时刻。
这一天他被老板扣掉了工资,他找到一处偏僻的角落进行发泄,疯狂踩踏垃圾桶。
就好像是在踩自己一般,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垃圾,从那以后双重性格就出现在亚瑟身上。
当他是亚瑟的时候,他就是那个被人们随意欺凌且瑟瑟发抖的可怜虫。
可当他化上小丑妆容的时候,他就变成了那个暴虐的嗜血杀手。(也有人形容为面具下的懦夫。)
其实我认为,《小丑》这部电影并非是在讲一个DC大反派的反派故事,而是在陈述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那就是
——请不要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