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散文不删掉一部分,根本无法入选课本,如今成几代人的回忆

2020-03-13   美诗美文的世界

在所有中、小学课本中,语文书是最难编撰的一本,为了它们教育专家死了不少脑细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经典作品太多了,要把5000年文明中的经典都浓缩到几本教材中,谈何容易。所以能入选得了课本的文章,其实都是打败了无数作品的。

或许正因如此,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篇散文,能入选课本从某些角度来看当真算是个“奇迹”了。此文名叫《口技》,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毕竟他入选中学课本多年,是几代人的回忆。让我们来看看全文:

为何说它入选课本是“奇迹”呢?首先,作者名气不算大,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说起来在清朝也算是一流文人,但放到几千年文坛里,就连唐代二流诗人的名气都比不上。其次,《口技》不是诗,也不是词,而是一篇文言文散文,题材上写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是记录了一位口技艺人的表演。再次,《口技》的出处也不算很牛,它出自清人小说集《虞初新志》,与《史记》、《诗经》等经史集相比,确实不算有什么大来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篇散文古代名家点评很少,基本上属于被大师们忽视的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却得到了教育专家们青睐,哪怕这篇散文其实并不适合孩子们读,他们也要想尽办法让它进课本。在入选课本时,专家们是删减过部分内容的,删减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染,床又从中戛戛。

(第二部分)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溺桶中声”、“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这两节内容,都是被删掉了的。删的原因大家一看就能明白,第一部分是夜深后,夫妻二人的夜间生活;第二部分,则是一家三口半夜起来上厕所。第一部分内容若是不删,这篇文章是根本不可能入选课本的,那“床又从中戛戛”叫老师如何和学生解释呢?第二部分内容,同样不太上得了台面。

像这种删减原文中的几句,让它适合孩子们读的情况课本中是比较少见的,但教育专家们为了让它被孩子们读到,还是这样做了,这是为何?它到底牛在哪儿?其实就是6个字:够精妙、够特别!

全文详细地记录了一次口技表演,只是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口技艺术就写出了起火前后的场景。它能入选课本,至少让中学生们有以下收获:

首先,让它们意识到民间艺人有多牛,口技是民间曲艺中的一种,很多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才知道了口技这项技艺,这对传承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极重要的。其次,论文章的遣词和文字,也确实是够精妙,作者的文字精彩程度完全不输给口技艺人的表演,这种散文在几千年文坛都是很少见的。

确实要感谢第一个提议将此文收录课本的专家,虽然不知他是谁,但能在几千年文坛里发现这样一篇被古人忽视的经典,让它成为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确实是够牛!当年读《口技》的时候,大家被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传统艺术的力量震撼到了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