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评林徽因:吃过很多苦,诗很美;有网友表示:你没资格评价她

2020-04-21   美诗美文的世界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心中都会想起一个字:美!这个美绝不仅仅是指长相上,更多的是人格魅力上。自她走了以后,文坛60多年来没有再出现才名比她更甚的女子。粉丝们对她的喜欢,从她墓前没断过的鲜花上就看得出来。

众多名人都曾评价过林徽因,从泰戈尔、徐志摩、胡适到当代的高晓松、马未都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意思的,其实是于丹当年对她的一段评价。在参加一次电视节目时,主持人让于丹评价一下林徽因,于丹带着无比推崇的神情说了很长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以下两点:

首先,于丹认为林徽因的成名和徐志摩、金岳霖这些男人无关,她是一个有著作存世的建筑界,她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这话说得是不错的,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对林徽因的感情感兴趣,却忽略了她本身也是建筑师、诗人、作家的事实。其次,于丹觉得世人只关注了她的美,却忽略了她吃过很多苦的事实。从1930年开始,林徽因与梁思成为了考察和保护古建筑走遍了15个省,190多个县,咱们课本上学过赵州桥就是她要求保护的。她看似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有一颗强大而又坚毅的心。

除此之外,于丹称林徽因的诗也是极美的,并现场推荐了林徽因的这首经典诗作《深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这首诗发表于1936年1月,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屋檐边的一串风铃,浪漫唯美,是现代诗中的翘楚,历来受到推崇。

从文字风格上来看,它有着林徽因一贯的清新雅致,通篇没用一个高级的字眼,只是娓娓道来,如轻风拂面,让读者的心跟着万千个风铃一起摇曳。从意境上来看,这首诗引入了清泉、花儿、鸟雀、高塔等多个意象,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将他们从视觉、听觉、感觉上,与风铃联系起来,十分高明。

而最重要的的一点,也正是于丹在节目中的评价:把诗和建筑学完美地融合起来了。全诗每6行为一小节,共分为三小节,每节都围绕着问句展开。而每一节中,前4行都是字数相差不大的长句,后两行则隽永有力的短句,婉约中带着干脆,柔美中带着刚毅。这每一节都建筑学中倒着的塔形,这在现代诗中是很少见的。若非有着颇高的建筑造诣,是很难写出来的。

林徽因的不少诗作都比这首《深笑》出名,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但于丹以这首为例,介绍了林徽因诗的建筑之美,可见她对诗词是有一定见地的。但是听完她对林徽因的这众多评价后,还是有网友留言表示:“你没资格评价她!”

网友说这样的话,很显然是出于对于丹的不喜欢。有没有资格评价林徽因,这是见仁见智的事,网友当然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笔者认为于丹对林徽因的认识,基本上是客观的,点评也是到位的。特别是她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是有水平的。大家觉得于丹说得对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