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理学家,你会有什么样的印象?是一本正经的老古董,还是神神道道的催眠师,抑或波澜不惊的世外高人?
有这样一个人,26岁之前,几乎没干什么正经事,游手好闲,逗猫遛狗。书不好好读,打架、泡妞,要说还有感兴趣的算得上正经事儿的,就是钢琴、画画和下棋,大学里唯一一门优秀课程,是拳击。
也是这个人,后来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决策理论之父、行为理论的先驱、心理学量表之父、智能建筑之父;他还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表处理软件AI、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棋牌游戏、世界上第一个语义网络软件、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运行的人工智能软件。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个人的名字,叫赫伯特·西蒙。
看着西蒙的履历,是不是有一种眼花缭乱不知所谓的感觉?
没错,他这辈子干的事儿,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广泛。大概就是刚在计算机领域出了些成果拿了最高奖,又去研究了一下心理学,顺便出了些成果拿了些奖,然后开始研究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顺便把这些领域的最高奖项都拿了个遍。
这实实在在的智商碾压,你甚至会怀疑,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吗?
西蒙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早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富二代。小学逃课,中学逃课,后来走后门进了芝加哥大学之后,还是逃课!逃课干嘛呢?有时候赖在家里练琴,有时候画画,有时候游山玩水,也有时候,在泡妞……
然而,大神即便逃课,做的这些事也与一般人是不同的。不管是钢琴,还是画画,还是下棋,西蒙都可以说是世界顶尖水平的人物,更不要说在泡妞水平上。
毕业后无所事事的西蒙在一个游乐场管理处帮忙,凭借高超的撩妹水平追到了一个姑娘,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芝加哥大学政治系秘书多诺西娅。之后,他依靠妻子的关系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兼职的政治博士,也因此有机会在加州伯克利做项目研究。
这样听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不求上进的渣男!
然而,这之后的西蒙,就像忽然开了挂。
26岁开始,西蒙在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当老师,教授宪法学、城市规划、地缘政治学、合同法、统计学、劳动经济学、运筹学、美国史等众多课程。
33岁时,他换了所更差的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执教。
然后就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
不知道是不是大学的教学任务比较轻松,在此期间,西蒙成功开发出一个叫“逻辑理论家”的程序(能模拟人类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的程序),这个程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
1957年,西蒙与别人合作开发了IPL语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同时,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说”PSSH。这一假说直接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之后 40年的发展。
1960年 西蒙夫妇做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表明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搜索的过程,其效率取决于启发式函数(heuristic function)。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西蒙、纽厄尔和肖又一次成功地合作开发了“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是根据人在解题中的共同思维规律编制而成的,可以解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逻辑符号解决问题,在心理学界造成巨大反响。
一个不小心,西蒙就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因此获得了心理学界三个最高奖项——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1975年,凭借在AI领域的诸多贡献,西蒙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四大人工智能之父的其中一位。
故事并没有结束。
20 世纪70年代中期,西蒙开始研究住宅的自动空间综合,不出所料的,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他就这样成为了智能建筑之父。与此同时又开发了智能版CAD,即ICAD,成为了ICAD的奠基人...
60岁那年,他听说有个奖比图灵奖更受世人关注,叫做诺贝尔奖。他很感兴趣,但是当时作为一个管理学家,他基本不可能获得这个奖项,因为诺奖体系不设立管理学奖项。
于是,一年之后,西蒙琢磨出了一个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信息学杂交出来的理论,然后竟然凭借这个理论,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此之外,他同时拥有9个博士学位,世界上的第一个棋牌游戏,也是他开发的。
他还是决策理论之父、行为理论的先驱、心理学量表之父...
你以为他做了这么多研究,发表了这么多理论,获了这么多奖,日子过得一定很辛苦吧?
然而并没有!
后半生的西蒙,依旧成天在画画弹琴下棋,旅游打游戏学外语……仿佛那些令人惊叹的成果,才是他业余时间搞出来的小玩意儿。
2001年2月,西蒙病逝,享年85岁。
在他的自传中,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曾经在科学迷宫中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