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首次入疆旅行,印象深刻。返程时住在了南湖市民公园对面,旁边就是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快进去参观一下。
这里是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位于南湖南路123号,对面是漂亮的南湖市民广场,我就住在旁边。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地方史博物馆。博物馆为六层框架建筑,占地面积11149平方米,可展示面积约3000平方米。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有两层,我去的时候,二层因维修封闭,一层展览看起来是临时布展,有些简单,渴望不久之后看到更加精彩的展览。免费参观时间为10:30-18:00 ,每周一闭馆。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乌鲁木齐的发展变迁就是这段历史的缩影。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穿越岁月沧桑,互相融合,使乌鲁木齐成为了一个各族文化精彩纷呈、民族关系和谐宽容的融合之城。 展览中,有几位历史人物与乌鲁木齐的命运交织的图片展,读来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一部电视剧《风流才子纪晓岚》让纪晓岚家喻户晓,没想到,纪晓岚还与乌鲁木齐有过交集。纪昀(1724-1805) 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官等。乾隆三十年(1768)因事遣戍乌鲁木齐,二年后释回,归途作《乌鲁木齐杂诗》160 首,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物产等。
我们最熟知的林则徐,也与乌鲁木齐有一段缘。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王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我国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红山上的林则徐塑像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遣戍伊犁。据《乌鲁木齐大事记》记载:“清道光二年(1842年)十月三,两广总督林则徐于分配伊犁途中,经过迪化七道湾、红山嘴,都统惠吉遣弁丁驾其坐车相迎。”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广为流传。清朝末年,面对新疆日益恶化的局势和中国西部疆域有被瓜分的危险,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重新得到清朝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1875年,年事已高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就任钦差大臣,亲临指挥,消灭阿古柏侵略大军,收复失地。他不顾年老体衰,以68岁的高龄,誓与沙俄决一死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迫于压力,经过谈判,1882年沙俄归还强占达11年之久的伊犁,完全收复新疆。
1876年,刘锦棠统帅7万大军征讨阿古柏侵略军,连克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1877年底,又陆续收复天山南部各地。1884年成为第一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结束历代中央王朝在新疆长期实行的军府体制,使新疆与内地行政建制一体,政令一致,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的能力。
这里还有“一炮成功”的故事。1865年,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民众反清武装斗争之机入侵新疆,并一度占领了乌鲁木齐地区。1878年左宗棠、刘锦棠统帅中国军民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清军收复了米泉古牧地后,继续追剿至乌鲁木齐的阿古柏残军。1878年8月18日,清军在乌鲁木齐六道湾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开了一炮,击中了城门,轰塌了一处城墙。然后将士迅速登城,歼5000余匪军,胜利收复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