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祖师写经:稀世珍品,带你领略1500多年前的美

2021-04-06     历史研究

原标题:昙鸾祖师写经:稀世珍品,带你领略1500多年前的美

自从1907年莫高窟看守人王道士被前来寻宝的列国探险者们成功忽悠,以极低廉价格出售藏于洞窟中1500多年的经卷、文书、绢画等无价之宝一个多世纪以来,大量敦煌珍宝颠沛流离散于世界各地,现在全球十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及私人收藏中存有不少敦煌莫高窟珍宝。

从6世纪一直尘封到20世纪方重见天日的这些宝贝中,有少部分在本土散佚民间,近代名士叶恭绰(1881-1968)即其中一位收藏者。叶氏书香世家,长于仕宦诗礼之族,清末举人出身,仕途通达,自幼饱读诗书,在诗词、书画、考古鉴赏、文化教育等方面颇多建树,其人向来倾心佛学,早年即喜研读佛典,中年后由官场转事文化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地建寺造塔,供僧弘法,印经办学,凡有佛事,无不热心,后半生为此鞠躬尽瘁,自谓“奉佛四十载”。

1953年叶恭绰积极参与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佛协理事,在其所辑《过庭百训》中提到过自己爱好收藏佛教文物艺术品:“余好藏方外书画,非止以信仰故。盖识田所蕴,与众不同;且手眼攸殊、炉锤别具,斩关夺隘、翻海移山,皆视作寻常,故不为时习所囿。”家族传承的鉴藏品味与嗜好,使得叶恭绰一贯十分关注佛教典籍的保护与传承,且不惜花费大量财力收集这方面的存世珍品。

2008年6月13日至7月20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共同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北海西侧文津街7号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展出。在此次被称作“百年难遇”的展览中展出的多为稀世珍品,其中分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距今1500多年前的佛教净土宗祖师昙鸾法师亲手抄写的经卷《大般涅槃经疏》,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敦煌遗书为卷轴装,现存476.5厘米,典型北朝写本。尤为可贵的是,本卷行间空白处有“昙鸾写”、“比丘惠玩所供养”题记二则。北魏写经本属珍稀,昙鸾亲手所写而经由敦煌藏经洞流传至今,更为不可思议之因缘。本卷可谓敦煌遗书中无上珍品。卷末有叶恭绰长篇题跋,根据题跋,可知本卷乃光绪末年由何鬯威(清末押运敦煌遗书赴京之押运大员何彦升之子)赠予叶恭绰,叶氏奉为至宝,随在行箧。”

经卷卷首签条上是叶氏亲笔所书“昙鸾祖师写经恭绰敬题”,经卷内文末尾有叶氏所题跋文,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六月遐庵居士叶恭绰敬识”。

经卷抄录者昙鸾大师(476-542),南北朝时期北魏高僧,从小志向超逸,髫年出家五台山,批阅经藏,后因患“气疾”,欲求仙道得长生,遂游访江南,与备受梁武帝推崇的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惺惺相惜,并向其习得方术,获授《仙经》十卷。北返途中过洛阳,遇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从其得知佛法中有远胜于此《仙经》所谓长生不死之法的“大仙方”,仙术可得延生但并非不死,终非究竟。菩提流支授以大师《观无量寿经》,并告知:“此是大仙方,依此修行,便能解脱生死。”大师随即焚化十卷《仙经》,从此专修净业,自行化他,朝野尊崇,四众倾服。东魏孝静帝崇其为“神鸾”, 梁武帝尊其“肉身菩萨”。大师临终示众曰:“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不可不惧,净业不可不修。”乃令众弟子高声念佛,自己向西顶礼念佛,安然示寂。在场大众闻得天乐西来,长久鸣响于空,后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立有碑塔。

昙鸾大师乃净土宗早期教论行证综述集大成者,他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开“信愿持名”之端。后世道绰、善导等祖师皆承继其理论之源,将“持名念佛为正业、称念名号为正行”的正宗净土思想贯彻巩固、确立传扬。

昙鸾大师一生著述丰硕,憾泰半佚失。其中论述净土宗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往生论注》,在唐末战乱中流失海外,20世纪初因缘际会,才由近代大德杨仁山居士从日本请回故土。民国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曾赞“昙鸾法师之《往生论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业学人之大导师。”

在北京2008年那场古籍特展中曾展出的这件昙鸾大师翰墨真迹《大般涅槃经疏》,不仅是敦煌宝藏中的一件珍稀圣物,更是至今所发现唯一存世的南北朝时期净土宗殿堂级祖师昙鸾亲手所书墨宝,为世间孤本,亦可视作蕴含了祖师法脉传承密码暨亲炙加持力的独一无二教界拱璧,堪称国之重宝。

2008年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2392种)中“汉文珍贵古籍名录”部,收入此件藏品,编号00150(《大般涅槃经疏》--北魏释昙鸾写本--上海图书馆)。

2009年首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共549种)中“写本”部,收入此件藏品,编号00011。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中国古代典籍多半以写本形式传播。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佛法大盛,抄写经文成为一时之风尚,甚至出现专门以抄写经文为生的职业。手写经文需得工整,这也顺带促进了中国古代书法的蓬勃发展,故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写本时代”。

昙鸾大师正是所处这一佛法兴隆时代,朝廷崇佛敬僧,国家供养丰厚,僧众地位显赫堪比贵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师写经的心境想必是愉悦自在,法喜盈盈的,而所书经文自然属上乘佳作。

时光流转1500多年,在这片国土上,又经历了无数战乱、朝代更迭、“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道不尽千百年的兴亡,数不清擦肩而过的轮回……然后,然后因着不可思议的机缘,今朝我辈,竟遇此盛缘,可一睹千余年前南北朝时代高僧祖师的亲笔翰墨风采,需知此物“能亲眼得见者罕矣”,这简直是个时空交错的美妙奇迹啊,亦是当代众生福报因缘所感吧。那么,就好好体验一把穿越的感觉吧!

细细端详这幅昙鸾祖师亲手抄录的《大般涅槃经疏》,其笔锋遒韧,线条端正,结构整齐,笔法苍劲,气度庄严,或为大师晚年手迹。其字体兼有魏碑隶书之浑朴神韵及王羲之笔风,全卷279行约7000字的小楷,流畅潇洒似一挥而就,更有种气定神闲的风仪沁人心目。行间标有大师亲笔签名,让人叹为观止。品赏之余,不禁以指描摹字迹笔画,大有与祖师神交之感。

这幅目前仅存于世的孤品,即是书法艺术作品,又是考古文物遗珍,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无怪乎连见多识广的大鉴赏家大收藏家叶恭绰在经卷后还要注上“唯此卷始终在行箧”。昔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今有叶氏无故卷不离身,可知此藏卷在叶氏心目中地位之高,实弥足珍贵。

上世纪初昙鸾大师久以失传的净土宗著作《往生论注》自东瀛回归故里,时值国运衰微,战事频繁,其价值意义若干年后才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本世纪初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昙鸾大师亲书墨宝重现于世,同样石破天惊。幸哉吾辈!

作者:佛夏 (辑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RCSpXgBMMueE88vUX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