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男,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受喜欢研究炸药的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过了童年。
诺贝尔8岁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他与家人在1842年迁往俄国的圣彼得堡。诺贝尔开始师从研究化学的俄罗斯教授NikolayNikolaevichZinin。当时诺贝尔年仅18岁。他随后去美国学习了4年化学并和JohnEricsson一起打短工。
1859年,他的哥哥鲁维·艾马纽(1831年-1888年)接管了父亲的产业。投身于研究炸药制造。1864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厂Heleneborg,造成5人死亡,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艾米尔。邻居十分恐惧,纷纷去政府控诉诺贝尔,市政府决定禁止诺贝尔在市内做实验。
1863年10月14日,诺贝尔在瑞典获得硝化甘油引爆物的专利后,想立即建厂投产。由于市政当局的禁令,他在市区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厂址,只好在市郊湖中的“船上化工厂”着手投产。此后,在瑞典诺贝尔开办过4家工厂。但由于当时炸药并不安全,瑞典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诺贝尔的炸药。但这些依然没有停止诺贝尔对科学研究的脚步。
一天,诺贝尔发现了硝化甘油倒入澡泥中只有点燃才会爆炸,十分安全。政府也开始信任诺贝尔。
1865年,诺贝尔在德国汉堡开设了德国的诺贝尔公司;1873年至1891年迁居法国期间,法国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开办到7家;英国的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曾发展到8家;到70年代,诺贝尔已成工业巨富,他委托大哥在芬兰和俄国开办了化工厂,还投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诺贝尔巨额资产的重要财源之一。
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因为心脏病突发逝世。诺贝尔死后安葬在斯德哥尔摩的北墓园
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以下为诺贝尔先生遗嘱全文: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诺贝尔奖章
诺贝尔遗嘱手稿
小叟申明:所有内容均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如内容有害或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