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闯祸对于孩子而言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成长本就是“错误—学习—尝试—纠正”不断重复的过程,犯错反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人生一定要犯错,请在童年尽情犯。
因为小孩子犯错没有那么大的害处,如果父母处理得好,都有可能是孩子越变越好的契机。
一
我们先来看看,大多数父母是怎么面对孩子犯错的。
第一种是打骂。
比如以下几种:
- 简单粗暴型:打一顿!给你长记性,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 秋后算账型:早跟你说了不要这么做,好了吧!满意了把?
- 讽刺嘲讽型:你接着去做啊!你不是很了不起吗?我可管不了你!
- 拒绝情绪型:就知道哭,哭有用吗?
你发现了吗?以上所有反应,没有哪一个真正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改错,反而带着浓浓的情绪化。
回过头想想,我们作为大人,犯错不用别人说,也会感到自责,希望能有机会改正和弥补。
可是在处理孩子的错误上,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只顾着骂,却没有真正地帮助过孩子面对错误。
第二种是说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使不冲孩子发脾气,和孩子好好讲道理,孩子还是一样,左耳进右耳出,并没有什么作用。
有位妈妈说过这样一件事:8岁的儿子因为抢电视遥控器,将堂弟打哭了,她将孩子叫进房间,严肃地教育起孩子来,并让孩子和弟弟道了歉。
可是回到客厅,孩子并没有将遥控器还给表弟,反而继续看他想要看的节目,她忍不住又说了孩子,孩子生气了:“我都道歉了,你还要怎样!”
她不懂,她顾及了孩子的面子,单独去房间教育孩子;也没有发脾气,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错在那里;最后孩子也道了歉。可孩子好像并没有任何改变,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其实,她遗漏了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也是很多家长最常犯的错误,让孩子道歉、说句对不起就完事了。
事实上,道歉只是一种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做。
我们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却没告诉他,做错的事情,必须自己承担后果并弥补。
二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十分常见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孩子的错误,变成一次学习机会呢?
1.批评时避免过于情绪化
纠正孩子的错误固然重要,但是,在孩子面前学会管理情绪更重要。
因为当你特别生气时,已经把孩子吓到了,他满脑子都是害怕,根本不会去考虑是做错了什么让你如此生气。
所以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之前,一定要冷静下来,冷静地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再去分析孩子哪里做错了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发泄自己的不满。
2.给孩子指出一条路,让他为自己行为的负责
当孩子认识到错误后,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才是减少类似问题的关键。
比如:
把画画的颜料涂得满衣服都是,就需要自己去洗衣服;
把杯子打碎了,自己要收拾干净;
抢弟弟妹妹东西,真诚地道歉,并作出弥补......
这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忽视这一点,孩子是不可能变好的。
3.不忘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犯错后的教育,千万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
曾经看过一条新闻,一位小男孩因为作业没完成欺骗父母已经完成,被爸爸当众罚跪在地上写作业。
我想,这一刻的无地自容可能永远刻在了孩子心上。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相反,一旦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切教育都是白费功夫。
4.给与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每个孩子犯完错,内心都是害怕的,怕父母生气,也怕父母责骂,更怕父母因此感到失望。
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我永远和你站在一起。无论你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爱你。当然,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你一起承担。
有了这种心理支持,孩子才有充分的力量去面对错误。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