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整个飞机上的孩子都在补作业:怎么拯救拖延症的孩子?

2019-10-10   兜妈爱叨叨

国庆假期还没过去几天,就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一样漫长。

​就在假期结束的这一天,飞机上,高铁上,都能看到孩子们写作业的身影。

一趟飞往广州的航班上,整个机舱里的小学生都在狂补作业,被网友们戏称为“高空作业人员”。

还有高铁上,不少孩子用一小块板子,拼命补着作业,连明星的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们在交通工具上奋力补作业的场景,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又让兜妈回想起孩子们寒暑假时的最后几天,不眠不休补作业的场景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一句古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把作业拖到假期最后一天,至于这么紧张吗?

但拖延这个坏习惯,是很多孩子都有的。相信家长们少不了催孩子起床、穿衣、吃饭、做作业的经历。

兜妈有个侄女就是拖延症的“重度患者”,每天回家从进门开始,到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都能花上半个小时,接着玩玩铅笔橡皮又耗去了不少时间。

然后就要吃晚饭了,侄女的作业还一个字没动;吃过饭后,她又要休息一下,美名曰“消化消化”,直到妈妈催她,才开始做作业。


但还是很慢,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量,侄女一定要拖成三四个小时,每天很晚才能睡觉,足以逼疯陪在一旁的妈妈。

饱受孩子拖延之苦的家长们,发现自己怎么催孩子都没什么大用,一定想知道该如何才能解决孩子拖延这个坏毛病。


孩子拖延的原因

首先,家长们得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拖延?

1. 孩子没有时间的观念

孩子的能力比较弱,又容易分心,做起事来自然就比较慢,很多家长都会催促孩子“快点!赶紧做!10分钟之内一定要做完!”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还不认识时间,不知道“快点”是多快,“10分钟”是多长,于是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急不慢。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大多数6岁的孩子,都不会认表,对于一段时间有多长也没有具体的概念。

2. 家长们总是催促

当孩子们做事慢了,家长就爱催促,但是催促会剥夺孩子的主动性,让他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要是催促多了,孩子反而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且反复的催促,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催促孩子就越不想做,速度就更慢了。

兜妈有次去朋友家玩,刚好她的小儿子从外面玩回来,刚进门,朋友一看孩子脸上全灰扑扑的,就喊:快去洗脸,怎么搞得脏死了!

孩子就直接往卫生间走,朋友又叫了一声:怎么不知道换鞋,先换鞋!

孩子又跑回玄关换拖鞋,朋友看了他一眼,说:怎么衣服都弄得这么脏?快把衣服给脱了。

朋友的一番指令下来,让孩子又急又气,把脚上鞋子一甩,直接赌气进了房间,脸都不洗了。

总结上面的内容,孩子做事慢,很多时候都是他能力不足,或者是不知道时间的紧迫性而导致的,而父母的催促,也会加重这种情况。

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


粗暴的催促并不能让孩子加快速度,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养成自律的习惯。

1.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时候,比起催促孩子快点,更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有目的性的指令:你做好了什么,我们就能怎么样……

比如说:

你要是现在穿好衣服,我们就能早点去游乐场玩了;
你要是马上背上书包,我们就能比同学们都早到幼儿园啦;

还可以用和孩子比赛的方式,和孩子玩游戏,激起他的好胜心。

2. 帮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

当家长给孩子一些指令的时候,孩子会因为没有时间观念而磨蹭拖延。

这个时候,就要培养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让孩子感知到一段时间到底有多长。

比如用时钟、手表、手机来计时,跟孩子约定好一定具体的时间之后,该干嘛干嘛,比如:

再玩10分钟之后,我们就要去洗澡了;
吃饭只能用30分钟的时候,过了就不能吃了;

在执行的过程中,让孩子看到刻度的变化,真真切切地发现时间在流失。

这样,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起对5分钟、10分钟的概念,也能借此调整自己做事的节奏了。

在帮助孩子克服做事拖拉的毛病时,家长还要记住,及时的鼓励比不停的指责更好,比如“真棒,这次快了很多呢!”

只有鼓励,才能强化孩子的行为,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自律。

对于孩子们来说,拖延的原因很简单,家长们可要注意,别用催促把孩子的拖拉变成拖延,掌握好方法,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