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秋冬季节,孩子难免会感冒,看着孩子感冒难受的样子,很多家长都会心疼。
为了孩子早点康复,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吃些感冒药、退烧药来治疗,然而胡乱使用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2岁半的依依最近感冒了,有些发烧,因为依依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等手术治疗的时间,所以父母就非常着急。
为了能让依依快点好,妈妈翻箱倒柜,找出了家里所有的感冒药、退烧药,一个一个地试着给依依吃。
一天过后,依依的烧是退了,可人也变得变得没有精神,皮肤也变黄了,她的父母觉得不对劲,就把依依送往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依依的凝血功能除了问题,是急性肾衰竭,幸亏家长小心,发现得早,不然就可能让孩子送命。
确诊之后,依依被紧急转入ICU病房,接受血液净化、护肝等治疗,才转危为安。
为什么依依会突然患上肾衰竭呢?妈妈回忆,她给依依吃了氨酚黄那敏颗粒、某口服液,还外用了退热栓。
医生表示,这三种药物中都含有一种名为“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过量使用,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肾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它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也能调节体温,起到促进散热、清热的作用,因此很多常见感冒类药物都含有这种成分。
但是,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它需要在肝脏中代谢,所以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
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就可能诱发肝功能衰竭、甚至是白血病,如果是孩子吃多了,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有时候,为了感冒快点好,很多人会几种感冒药混着吃,如果选择的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就容易造成过量摄入,产生严重的后果。
之前南京市有个27岁的硕士小张,他在感冒后买了很多感冒药,一起吃了,但就是不管用,还出现腹泻的症状。
熬了几天,感冒始终不见好,小张就去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他不但高烧,还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中毒凝血障碍等问题,被直接送进了ICU。
但最终小张还是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从入院到离世,仅仅过了7天时间。
后来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小张很可能就是因为摄入了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才导致死亡的!
用药安全哪里要注意?
小小的感冒,也可能因为用药不当,而夺取孩子的生命。
事实上,用药安全,是一个家长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000因为用药不当而失聪,这种事故一旦发生,就很难治好。
还有因为用药不当造成肝肾功能出现问题、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情况,很多都是父母不知道一些用药安全的常识而导致的,而且有些家长还有一些用药误区:
中午忘记吃药,晚上加倍补回来;为了孩子乖乖吃药,就溶进牛奶/饮料里……
殊不知,父母一个小小的疏忽,却可能让孩子受到受到终生的伤害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这几点一定得注意。
1. 药物的储藏
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些常备药,但如果没收好,被孩子误服,可能就会出大问题。
之前安徽有个两岁半的女孩,在家里找到了一瓶降压药,没人看着,她一个人就吃了半瓶。
结果女孩的血压急剧下降,濒临死亡,家人带着孩子辗转于南京的两个医院,不停地心肺复苏,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降压药多是糖衣包装,小孩子可能会认为它是糖果,但它明确为“儿童禁用”。如果家长不收好,被孩子找到,就可能出现问题。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不管什么都敢往嘴里塞,而“是药三分毒”,无论什么药,孩子没病吃了都不好。
因此,家庭中的常备药,一定要放在孩子够不着、找不到的地方,这一点虽然简单,可如果家长们疏忽了,就可能酿成大祸。
2. 按照自己的感觉给孩子用药
儿童科学用药,最重要的就是慎重,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给孩子用药,不能私自给孩子换药,减少或增加剂量,擅自决定用药时间。
比如说抗生素,很多家长都会它感到担忧,拒绝给孩子使用。
然而,面对某些细菌感染的疾病,就必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家长坚持不用,孩子反而会越病越重。
另外,使用抗生素也必须注意足量足疗程,不能看孩子病情好转就不用,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不仅仅是抗生素,其它类型的药物也是一样的,面对儿童用药,家长要对医生有基本的信任,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给孩子用药。
3. 服药不能乱来
有些药物有苦味,孩子不愿意吃,家长就用各种方法引诱孩子吃下去,比如用果汁饮料等来送药。
然而,果汁中含有果酸,可能会中和药物中的碱性碱性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还有的家长,把胶囊类的药物拆开,直接把药粉吞进肚子里,更是会导致食道被灼伤。
服药时,还是要按照说明上来,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吃药,切不能用些歪门邪道。
儿童用药需要谨慎,这些必须注意的地方,家长们可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