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三明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IgM/IgG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备案。“这让我们的新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有了‘绿色通行证’。”三明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瑞鉴说。
张瑞鉴从事检验医学研究30多年,1999年下海创业,创办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年潜心钻研,与肖正华、蓝淑英、廖加炜、施梅华等一批批优秀的博峰人一道努力,不断提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博峰生物成为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博峰生物技术人员在操作仪器
拥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80多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中有9个产品是全国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文号。
回忆往事,张瑞鉴感慨:“当时就感觉一股力量在心中奔放,让我走上了创业路。”
科研迷崭露头角
1999年夏天,张瑞鉴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还在体制内上班,历经四年半脱产苦读,拿到了福建医科大检验医学文凭。下一步做什么?那阵子,他散步都在酝酿着:自己必须做点东西出来。
自己创业谈何容易。为了这一步,他已准备了10年。
1988年,张瑞鉴从省卫校检验医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市职业病防治院,业余他就爱泡在实验室搞科研。1990年他开始研究胶体金。
胶体金,又称金溶胶,由一个金原子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是金盐被还原成金单质后形成的稳定、均匀、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在液体中的金颗粒悬浮液。
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1971年起,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目前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1990年,张瑞鉴从《上海免疫学》杂志上读到一篇胶体金标记的文献,另外找到一份胶体金讲义(陕西中医药研究院编制),就开始琢磨起胶体金技术。经过几年钻研,他的技术渐渐成熟。
多方助力自主创业
胸有成竹,他有了更大的视野: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在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每个医院检验科工作量大,检验项目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需求量很大。
只是下一步要怎么走?他一直在思考。
1999年10月1日,他没有休息,像往常一样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同学张国能来看他,看到他的研究成果,提出:“你还是自己干吧,我支持你。”当天下午,他就在同学的办公室里商定成立公司,名字就叫“博峰”。
万事开头难。申请营业执照,找科技部门、卫生部门,都说无法可依。恰好市化工局一位相识的专业人士帮他牵线,一同到福州找省医药管理局负责人请教,同时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终于取得了营业执照。
张瑞鉴在净化车间,给员工讲解产品要领
2000年1月,三明博峰生物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起步资金5万元,租了2个房间,仅40多平方米。经过两年的发展, 2002年研究所更名为三明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久,省、市药监局相继成立,对医疗器械管理进行规范。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公司必须要有产品注册文号,否则只能关掉。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公司办了一个二类(省级)注册文号,申请到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004年起,国家有关管理政策一项项出台,生产条件要求越来越高,租房、小打小闹不行了。梅列区领导得知情况后,实地调研协调,将碧湖奶牛场的一块地提供给博峰生物发展。
“那时,我们连车都没有,是骑着自行车来看现场的。”张瑞鉴回忆。
经过一番筹建,2006年8月,博峰生物正式落户碧湖。买仪器,搞研发,闯市场,公司走上了滚动式发展之路。
完善体系规范发展
博峰公司的净化车间里,员工们正在贴膜、点样、装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手戴乳胶手套,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公司产品放在冷库里,温度控制在2℃~8℃范围内。
公司的产品进入冷库保存
21年打拼,博峰生物建立了非常规范的工作区域。公司占地15亩,有办公楼、科技楼1万平方米,万级局部百级净化车间600平方米,10万级净化车间1000平方米;现代化实验室6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生产设备和科研仪器,有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专家和训练有素的员工。
“是市市场监管局特别是药监部门的关爱,我们才有了这么好的家底。”张瑞鉴说,“药监部门一任任领导对我们都很支持,一直本着帮扶的角度,指导公司合规管理生产, 对不足之处及时督促整改。“
在药监部门帮助下,博峰生物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和ISO13485认证。
公司严格执行GMP,结合产品特点,对接体系,完善生产规范,物料、采购、保管、生产、存储、销售,都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严谨细致地实施,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全程可追溯,保证了产品质量不出纰漏,安全有效。
爱拼敢赢勇夺“国字号”
质量体系的完善,为博峰生物持续升级奠定了基础。
创立之初,公司主攻不孕不育检测试剂,2004年转向公立医院,主攻儿科、老年人需要的体外检测产品,重点对准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手足口病检测试剂盒、心梗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在自己攻关的同时,引进科研院校研究成果,展开研发,在“国字号”产品注册上取得了突破。
张瑞鉴介绍,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文号有三类,国家注册(三类),省级注册(二类),地市备案(一类)。
国家注册文号标准高,研制、注册相当复杂,临床上要3家三甲医院,至少1000例临床标本验证,基本跨度要3-4年,一个产品就要投入上百万元,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有的企业为了攻下“国字号”,只好聘请高级研发人员,年薪就要上百万元。
也正因此,北京、上海的一些企业都不敢碰“国字号“,地市级的更少敢吃这个螃蟹。可博峰生物敢!
2006年至2007年,博峰生物连续研发抗子宫内膜、抗卵巢、抗精子、抗心磷脂、抗滋养层细胞膜、抗透明带、抗人绒膜促性腺激素等7个胶体金渗滤法抗体检测试剂盒。这些产品都是全国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
2006年,博峰生物就在“国字号”产品注册上取得了突破,至今有30个“国字号”
创新升级进军国际市场
随着市场的发展,博峰生物面临着又一次升级换档。
胶体金渗滤法,操作步骤更多,稍显麻烦,运输要保持在2℃—8℃,通过冷链进行,因此国内客户不太爱用。
而胶体金层析法,可常温运输,更好保存、运输,操作简便,可以上仪器,自动化,近年来越发受欢迎。
从2013年起,博峰生物适应市场需求,从胶体金渗滤法转向层析法。产品要重新注册,临床验证,但博峰生物敢攀新高峰。
2017年研发的细小病毒B19抗体lgG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层析法)、肠道病毒71型抗体IgG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层析法),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层析法),则是全国第二家获得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
如今,博峰生物已成为国内主要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之一,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公司开发胶体金试剂系列、酶联免疫试剂系列、微生物培养基系列、生化试剂等80多个产品,其中国家注册(三类)30个,省级注册(二类)36个,地市备案(一类)18个。
创新无止境,随着技术进步,博峰生物进一步向开发核酸检测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品类品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2月1日公司就投入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发,3月中旬完成,几经周折,6月23日获得了欧盟CE备案。
博峰生物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备案
面对疫情带来的行情冷清,博峰人正在为复苏积蓄能量。张瑞鉴说,接下来多个三类产品准备注册。
平时,张瑞鉴还是爱在实验室里钻研。“发展生物科技,造福人类健康”,正如博峰生物的公司宗旨一样,这位年过半百的客家汉子依然初心不变,激情满怀……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作者:王长达 陈睿 陈文钦 耿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