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出现,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反射。望文生义经常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因为生出的“义”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种“义”有时候也是正确的,因为古人多次给“望文生义”以机会。中药中便有许多,可以从名称“望文生义”得出其功效的,比如“防风”可以防止风邪侵入人体,”细辛“因为根茎弦细味道辛辣,“益母草”多用于妇科,有益于母亲的一种药。
忘忧草
有些中药有几个名字,如果用官方的名称,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比如这一味忘忧草。忘忧草又名萱草,如果我说出它日常的名称,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它是黄花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黄花菜。
萱草,在古代亦写作宣草。宣有宣发气机的意思,打通人体不通畅的气机。很早的时候,这一个作用就被中国古人发现。《诗经》中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这就是萱草被称为忘忧草的来历。汉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养生论》载有:“萱草忘忧”,因此萱草被称为忘忧草。
近代关于黄花菜还有一则案例。2010年舟曲发生8·7特大泥石流灾害,许多人一夜之间不仅失去了家园,更失去了亲人,恐惧、悲伤成了舟曲的主旋律。时仍甘肃省卫生厅厅长的刘维忠先生,根据北京一味老中医的建议,调用两吨黄花菜,煮水分发给舟曲灾区的群众,从而治愈了这些灾难中惊恐的人。
萱草味甘,性平,作为食物口感也相当不错。萱草入肝经,肝脏主气的疏泄,宣发肝气。肝气郁结,则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经常叹气,头晕头痛,眼睛胀痛不适,气机久久不畅,则会产生火邪,中医称这种现象为“肝郁化火”。此外萱草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萱草味甘,虽然利尿但是尚有一定扶正的功效,因此利水而不伤正,但是功效不及茯苓,因为茯苓既可以健脾,又可以利湿。又不像木通等药物苦寒伤胃。
清代末年的中医大家费伯雄在自己的著作《医醇剩义》中,记载了一个方剂萱草忘忧汤,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合欢花、郁金疏肝理气,陈皮、半夏、贝母燥湿化痰,茯神、柏子仁养心安神,最后用萱草汤煮药。费伯雄萱草忘忧汤治疗忧愁太过,心情郁郁不畅,高兴不起来,自觉有痰的病人。当然一味萱草力量毕竟薄弱,难当疾病之重,常常不能单独使用,但是在舟曲这种灾情严重,医药物资运输困难的时期,一味药重用未尝不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但是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医学上可以缓解痛风导致的急性炎症,对于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因此应将鲜黄花菜经60℃以上高温处理,或用冷水浸泡,食用时用沸水焯的时间稍长一些,溶解掉过多的秋水仙碱,此外长时间干制也可破坏秋水仙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