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内家拳为什么要放松?

2023-04-15     武术人

原标题:练习内家拳为什么要放松?

练习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老师傅经常苦口婆心的劝诫弟子们要学会放松,那放松在练拳和应用中到底有什么用?

松才能沉气,才能气聚丹田。比如太极拳练习身法时常要求的“涵胸”就是为了沉气,涵胸不是胸往里凹,而是胸部放松,同时往下松,这样气才能降到丹田,两肩松开并往里合的同时也要向下松沉,气顺着脊背往下降,注于腰间,配合尾闾前收,将气上翻到丹田,与前面下降之气团聚到丹田。同样初练心意拳基本功蹲猴势时要求身法做到“抱肩、裹胯、束尾”,也是在放松的基础上,通过身法要领将气聚到丹田。吾师心意拳家田如文先生常说蹲的时候像病了没劲一样。朴实的言语道出了最关键的方法。久练蹲猴势,丹田气足,所以此势又叫蹲丹田,为心意拳入门必练功法之一。丹田为气力之源,有气才有力。气足则力大,所以松的越好,身法越到位,气往丹田聚的越多,丹田因此也被称为气海。

心意拳家田如文先生演示蹲猴势

松才能过气。说“过气”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过气就是类似于力量的传导。普通人打架时往往紧握着拳头,这样打到人身上不疼或者没有多大力量,而且速度很慢,对有经验练拳人来说跟慢动作差不多。因为力量已经集中在拳头上了,没有整体的力量传导和协调,出拳的力量无法发挥到更大。而练拳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气力相合,如何将丹田聚集的气快速高效的传导出去,这就需要松了,比如上身松、肩膀松、胳膊松等,松才能将气快速到传导到梢节,出拳时才能将力量快速的作用到对方身上。这就像过去农村浇地的水带一样,没有水的时候它是扁扁的,当水过来的时候,水带迅速的膨起,水流顺势汹涌而过,喷射到农地里,如果在某一端扎紧,则水停滞而无法通过。丹田的气力传导也是此理。

松才能做到发劲刚柔相济。练习内家拳常讲“刚柔相济”,什么是刚柔相济呢?清代武术家苌乃周先生形容的特别好:“善用刚柔者,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又说:“柔过气,刚落点”。也就是说发劲的时候出势的过程中过气是柔的,而落点到对方身上是刚的,然后又变成松柔的,如同“蜻蜓点水”一样,这样“刚”实际是打到对方身上的瞬间,而大部分过程是“柔”的,这才是刚柔相济。而“刚”呢,要做到“全身之气尽榨一处”,也就是全身的力量集中到这一点上,才是真“刚”,这就需要过气的配合,才能将气力快速的贯通到梢节,所以必须得做到松柔,才能高效的发挥出全身之气力,才能发劲刚柔相济。

松才能听劲。吾师心意拳家田如文先生讲拳时常说“手要虚虚的”,这里的虚就是放松。虚才能听出对方的劲,才能感受到对方劲力的细微变化,并根据对方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如同寂静的深夜,你在集中精神去听一样,一点点细微的动静都会放大成很多倍声音。听劲的道理也一样。同样虚才能出手快,才能变化快。其次虚才能让对方找不出我的力点,无从下手,而我在以静制动。正如苌乃周先生讲的的“彼不动兮我不动,彼欲动兮我先动。”,还有太极拳论《五字诀》中讲到:“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皆是此意。

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师父与弟子丁宁师徒口传心授丹田功

松才能化力,才能化打合一。比如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吞吐劲”等等都要以松柔为前提。以吞吐劲为例,如果身不松,则气不沉,气不往下沉则无法吞化对方的劲,更无法吐劲了。左重则左虚的道理一样,对方来力,我以梢节柔接,以丹田转动来引化其力,变成我顺人背,可顺势击人,这也正是太极拳论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松不是气势散漫。要做到内实精神,外示安逸。也就是精气神合一抟聚在丹田里,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而外在则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精气神如何抟聚在丹田,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内家拳是如何修炼混元气的》里讲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就像老虎扑食一样,外表看着若无其事,而内心已经准备好了,这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其次要做到上虚下实。上虚是因为上身要松,将气聚到丹田,所以上身虽松而丹田要实。丹田气足后要继续贯通到脚底,所以腿要实,腿通过丹田来指挥胯和脚构建成像一张拉满弦的弓一样,蓄势待发。这种状态正如苌乃周先生形容的“懈又懈来松又松,吾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车万马把阵冲。”,其中的道理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9e6c8745b3d4afa6ebd35466a8e8b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