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弑父的严重程度几乎等于弑君,属于十恶不赦之罪,律法不容、道德批判,有违人伦,千夫所指。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子杀父,仍然会让人们感到难以接受,但现实中又确实存在这类特殊的案件,它背后的故事往往引人深思。
2008年4月27日晚上,河南焦作的一个小山村内,村民们干完农活陆续回家吃饭休息,突然,每户人家都听到了警笛声,纷纷出门看情况。
警方接到报案,该村一户人家发生弑父血案,男子李宣理用一把菜刀,结束了老父的生命。
这个消息让村民感到难以置信,在他们眼中,李宣理是老实人,他性格怯懦温和,从不高声说话,很少跟人争执,他对父亲举刀相向,任谁听了,一时半会都接受不了。
可事实摆在眼前,到案后的李宣理承认了杀害老父的事实,他的妻子儿子、岳父岳母为此伤心痛哭不已。
儿子杀父,有违人伦,随着调查深入,本案背后的真相被揭开,荒唐的家庭伦理关系是李宣理犯罪的主要原因,这个满腹心酸委屈的中年男人,把父与子的秘密讲了出来。
李宣理与本案的被害者有父子之名,相处多年,但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出生在穷山区的李宣理,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养不起,便在李宣理3岁那年将他送人,李宣理很小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常常为此感到自卑,寄人篱下的感觉,让他害怕遭到抛弃。
正因为如此,李宣理养成了顺从听话、怯于反抗、凡事不出头的性格,养母在他20岁那年改嫁,已经是个大小伙子的李宣理,不敢独自外出谋生,跟着养母去了新家,然后,与继父长期共处一个屋檐下。
养母倒是把李宣理当亲儿子对待,带他改嫁,无非是希望走出大山之后,新任丈夫能帮李宣理找个媳妇结婚,要是他一辈子留在山里,恐怕就得打一辈子光棍。起初,继父倒也接受了这个儿子,带着他四处捡废品,教他一些谋生手段。
但很快,父子关系就出了不小的状况,继父对李宣理非打即骂,嫌弃万分,李宣理都默默忍受。原来,继父没有亲生的子女,接受李宣理,就是希望他能争点气努力挣钱,将来给自己养老;结果李宣理太老实,嘴又笨,不认字,算不清账,连收废品都做不好。
继父教的谋生方法,李宣理怎么也学不会,他只能靠每天卖力气大维持着微薄的收入,还不如继父挣得多,继父因此萌生了要赶李宣理出家门的念头,李宣理坚决不肯走,即使被继父冷嘲热讽、打骂嫌弃,也不愿意离开家独自漂泊,再加上母亲从旁阻止,他仍然留了下来。
10多年过去,李宣理终于结婚,妻子来自邻村,因为脑瘫,智力存在障碍。她父母觉得李宣理老实本分,主动找上门,已经是大龄光棍的李宣理别无选择,心想能结婚就是好事,就这样成了家,生了儿子。
婚后没多久,李宣理便撞破了让他难以接受的一幕场景,对继父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一个平常的傍晚,他下工回到家中,推开卧室的门,见继父躺在他们夫妻的床上,旁边是他患病的妻子。这一幕对李宣理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头一次高声质问继父为何做出这种无耻的事,继父理亏,连连赔罪,保证以后不再犯。
李宣理想过报警处理,然而,他最终没有这样做。一来,他不想宣扬家丑;二来,他不愿和继父分家,他怕独自谋生养不活妻儿。
原来,李宣理的儿子遗传了母亲的病,也患有脑瘫,母子俩全靠李宣理以及李宣理的继父挣钱才能生存,继父一度嫌儿媳和“孙子”是累赘,要和李宣理分家,各自挣钱各自花,李宣理不同意,就这样,他的软肋被继父抓住了。
随着李宣理母亲的去世,继父更加没有了顾忌,数年间,屡次对儿媳施暴,李宣理的妻子智力有问题不懂得反抗,但她会把事情说出去,渐渐地村里传起了不好听的风言风语,李宣理听到后仍然隐忍,将怨恨藏在心里。
怨恨积累久了,一旦爆发就可能如火山一般造成毁灭性的后果。2008年4月27日傍晚,李宣理回到家,进门就见妻子坐在那里哭,便问怎么回事。妻子哭诉称又挨了欺负,李宣理得知继父又过来了,忍无可忍,拿起一块转头便直奔继父那,把门拍得砰砰响。
门开了,继父就站在面前,李宣理问他是不是又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他希望继父能出言否认,继父却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承认了,父子俩就这样吵起来,从吵演变为互殴,隐忍多年的李宣理那一刻被愤怒冲昏头,随手抄起案板上的菜刀下了狠手,看着继父倒在血泊中。
维持多年的父子关系彻底结束了,李宣理因为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带走刑拘。他如实供述了一切,认罪认罚。从人伦角度讲,李宣理和继父虽然没血缘关系,毕竟共同生活多年,已有父子的名分,李宣理将其杀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应当接受法律的惩处。
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继父又存在刑法意义上的过错,李宣理的妻子有智力障碍,他却是正常的,其多次施暴的行为,有违道德,破坏风俗,存在明显不当,对李宣理造成了精神的伤害,刺激其犯罪,根据这一点,可以酌情对李宣理予以从轻。
犯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量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非所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都要按死刑论处,尤其是因家庭矛盾纠葛而起、被害人有过错的案子,慎用死刑,考虑到本案具体的情节,法院最终以李宣理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李宣理入狱服刑,妻儿在部门帮助下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以悲情的方式画上句点。
李宣理走极端发泄心中的不满,当然不可取,但深究起来,继父的肆意欺辱步步紧逼,才是诱发本案的最大原因,人应当知耻,行为有度,不可蔑视伦理道德践踏他人底线,否则必惹祸端,不可不引以为鉴。
(《2008年河南一桩荒唐的家庭伦理案》一文图片源自网络,仅配合叙事;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