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几百亿,还花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

2022-07-18     抱朴财经

原标题:赤字几百亿,还花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

2021年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8.5亿元,财政支出为为582.78亿元,缺口为464.28亿。就是这么个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花1800万引进了22个本校派出的人员,再加一个外校引进的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到底是想干嘛?

作者:今纶

下午在电台录节目,回去的时候我照例坐地铁,进入地铁站,发现我熟悉的那家“7-11”关门了,有点猝不及防,不知道店员去哪里了,真是民生多艰。

坐在地铁上就看到新闻:邵阳有人大手笔花了1800万,引进了23名菲律宾博士,我觉得有些人真会花钱,真敢花钱,想起那家店,又是一声叹息。

新闻如下:2022年7月7日,湖南省邵阳学院人事处发布的一条《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消息出现在邵阳学院的官方主页上——清一色的23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学历引人注目。邵阳学院为每位亚当森大学博士的引进花费84.4万元,总计费用1800多万元。

该文章提到,这23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除1人系外校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均为“自产自销”——由邵阳学院派出的人员也在此次引进当中,备注为毕业返校。

01 为什么会看上亚当森大学?

恕我孤陋寡闻,确实没有听说过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我只知道加里森敢死队,但是亚洲前100名的大学我都知道。

刚刚去看了一下“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我确认前100名没有菲律宾的大学,更没有亚当森大学。

亚洲大学上榜数量前10国家/地区也没有菲律宾,第一是日本,第二是中国。

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甚至曾被列入《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 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二)》名单,真是意味深长。

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居然被邵阳有关人士穿越重重迷雾“发现”了,22名老师得以去读博士,也算“眼光独具”。

湖南境内有赫赫有名的湖南大学,属于“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湖南还有中南大学(985、211)以及湖南师范大学(211),但是邵阳的某些人都看不上,直接奔往菲律宾,而且一送就是22名哲学(教育学)老师。

去一个文化洼地菲律宾学哲学(教育学),然后回到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湖南省搞哲学(教育学)的研究,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吃相真难看!

邵阳是什么地方?

护国将军蔡锷、两江总督刘坤一、“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中科院院士吕振羽、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乡,邵阳学院是邵阳本地高校的一哥,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某些人怎么就绕过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看上了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我不明白。

更有意思的是2019年6月6日,邵阳学院发布通知《关于招聘硕士赴邵阳学院外方合作高校攻读博士的通告》,其中曾明确提到:1.招聘硕士到我校外方合作高校(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攻读博士的名额暂定为20名;2.此次要求年龄在27周岁以下(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硕士毕业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专业原则上为教育学、信息技术、工商管理、管理学等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但是,邵阳某些同志们全部来了个大突破,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思想解放”吧,马来西亚改成了菲律宾,27周岁以下改成了47岁也行,至于专业嘛,如果大家觉得信息技术、工商管理、管理学学起来很头疼,那么全部搞哲学(教育学)研究吧。

我想问一下,在邵阳学院,难道通知等于废纸,有公章也不算数?

真是厉害,白纸黑字盖公章都可以完全无视,所谓规则等于不需要遵守的条款。这是邵阳学院的规矩?

邵阳学院的管理学应该也是独树一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属于“迷踪拳”?

02 邵阳市是赤字运行

我最心疼的还是钱。来自《邵阳日报》的消息显示:

今年1至7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3.93亿元。

也就是说邵阳是赤字运行,缺口是240.63亿。

2021年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8.5亿元,财政支出为582.78亿元,缺口为464.28亿。

就是这么个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花1800万引进了22个本校派出的人员,再加一个外校引进的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到底是想干嘛?

这是对纳税人的双重糟践和侮辱好吗?

第一,以为我们纳税人不识校,弄个远远不如湖南大学的亚当森大学打我们的脸。

第二,以为我们不识人,明明是本校派出人员,为什么读了博士回来,还要当人才引进,人均引进花费84.4万元?自己的22个哲学(教育学)博士还不够,还要引进一个外校的,这是准备在邵阳搞一个亚当森大学校友会吗?

现在是什么年代?

是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博士要去当城管的年代,是英国曼彻斯特海归硕士研究生、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喜当城管的年代,是985、211的博士争着去县里当公务员的年代,邵阳学院为什么要花1800万引进这23名非知名海外院校的博士?

退一步来说,他们读完博士回来上班即可,为什么要给每个人发几十万?这是什么道理?你引进的不是院士,不是牛津、剑桥、哈佛的博士啊,这是世纪之谜。

2021年,《邵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8元,人均消费支出17905元。

也就是说,邵阳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26元,1800万是9345名邵阳人一个月的收入,竟然就花在23个谁也看不上的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的博士帽上。

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可怜的邵阳人,人均每月消费只有1492元,而1800万够12065名邵阳人过一个月的,为了“引进”本来就要回来上班的博士们,某些人大笔一划,1800万就被大风刮跑了。

有网友说:“这是骗补贴”。我不敢说,没有证据,那就等调查结果吧。

我只是给邵阳某些人提个建议:做事要有技术含量,不要低估网络舆论的力量,不要低估网民的智慧。

03 好好做个人,别乱花钱

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热闹事情很多,我总结了一下,比如“白手起家王澄澄,借来手表绿水鬼”,大家都懂我在说什么。

又比如易烊千玺想进国家话剧院,网友质疑有猫腻,他主动放弃。

本人愚钝,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考个编,年轻时没有,现在当然更不会。

但是愚钝如我者也明白,某些人考编绝对不是奔着“为人民服务”去的,更有一些老油条在体制内日久,他们的目的恐怕也不是老老实实工作,而是变着法子搞钱,因此才有了种种怪现象。

有时候替广东人、广州人不值,我们交了那么多税,整个广东一年净上缴中央的税收有七八千亿,2020年为7308.3亿,很多都转移支付给了邵阳这样的地方。

而邵阳学院居然把1800万这样花掉了,老广估计都恨得牙痒痒。

咱们能不能商量一下,老师们在哪里读博士都行,当然一切要合规才能毕业,回本校工作,学校也不要收什么引进费用,给国家省点钱,给包括广东在内的净上缴中央税收为正数的江浙沪京津鲁闽八省市人民减点压,行不行?

疫情之下,大家都不宽裕,好好做个人吧,别乱花钱,那也是八省市人民的血汗钱。

2020年,湖南拿到的中央转移支付是4135.04亿,上缴中央税收2072.55亿,净上缴中央税收是负数,即-2062.49亿。

2020年,净上缴中央税收是负数的省市有23个,其中负数超过1000亿的有19个,湖南在负数排行榜只能排老八,看到这里,估计东南五省市以及京津鲁的人民估计心里又是一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8c80c5a1c40429036af59c2a5e0c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