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旻:走进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

2023-12-14     渭南文坛

原标题:任旻:走进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

任旻:走进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

走进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

任旻

《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问世以来被各层面读者广泛阅读,对中国人的素养、思维、生活等多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三国演义》的史料基础中,最重要的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三国故事,很早就以各种形式流传。

据学者考证,隋炀帝时有刘备檀溪跃马的水上杂戏;唐代有文献记载,民间说唱有“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故事。还有学者经常提到晚唐李商隐《骄儿诗》中“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到宋代,三国故事就更为丰富。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的汴梁已经出现“说三分”的专家,叫霍四究。两宋金元时期,三国故事是“讲史”类说话艺术、各种剧本的重要题材。《三国演义》的成书就是经过民间集体,比如说唱艺人、“讲史”艺人、杂剧和院本作者等等的世代累积,加上文人整理创作而成的。

据学者考察,元代初年有《三分事略》刊刻,可能就是宋人说话的底本。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三国题材平话小说,是元代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是粗具规模的民间三国故事写定本,其文本已经出现“尊刘贬曹”的倾向。到明代嘉靖元年,也就是152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而成,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这就是后来《三国演义》各种版本的祖本,罗贯中的署名也由此而来。学者一般认为,罗贯中在之前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剧本等基础上,运用《三国志》和《三国志》(注)等史料,结合他的创作,完成了这部《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经常被称为《三国志演义》或《三国演义》。

到了清代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明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加以修订,并逐回评论。他们进一步突出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文字情节也做了不少改动,改善了原本松散拖沓的地方,使全书更加紧凑畅达。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的《三国演义》刊行后,很快成为广泛流传的大众阅读版本,影响至今。

1953年11月,成立才两年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三国演义》校勘、标点、注释的排印本;这个排印本以毛宗岗父子批评本为底本,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三国演义》整理本。根据人文社古典部前辈编辑的回忆,早期人文社古典部的编辑成员,基本都是学养深厚的古典文学专家,本身就具备整理古典小说的素养和能力,也因为当时给古典小说标点、加注释是开创性的工作,所以由编辑部自己开始探索尝试。当时,《三国演义》的整理者可能就是古典部编辑、古典文学专家顾学颉先生。

1953年《三国演义》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检验,很快人文社就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修订,并在1955年推出新版。随后,鉴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和读者需求的变化,1973年人文社再度组织人力对《三国演义》进行了修订整理,推出第三版。1973年第三版后,人文社未再对《三国演义》整理本文字做太大改动。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这次整理,标点的基础仍是20世纪50年代的,当时的句读习惯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今天都有所不同。另外,正文文字有少量底本(毛本)可通的,整理时也做了主观改动。还有,个别注释的行文用语难免保留了当年的时代痕迹。

鉴于以上情况,2019年,人文社组织专业力量,再次对《三国演义》校注本全面修订,推出了第四版。这次最新修订,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由于本书对正文的校改统一不出校记,底本文字可通的原则上理应遵守底本。按照这个思路,这次修订时,尽量恢复了毛本的原貌。因为上次整理态度比较严谨,类似的改动一般只限于个别文字,因此这次修订的痕迹不会太明显。二、对于句读和标点,按照现在的习惯和用法,做了全面修订,改动量较大,目的是使全书读起来更加顺畅。三、对个别注释的行文用语和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四、改正了正文在历次改版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排校错误。

时光荏苒,到2023年,人文社《三国演义》整理校注本已出版70年,一代代读者通过这个版本走进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为初版题签的“三国演义”书名,也成为大家熟悉的人文版标志。2023年10月,人文版《三国演义》七十周年纪念版隆重推出,其文字内容与人文社通行的2019年第四版《三国演义》一致,并增加了当代著名画家陈全胜先生的“三国”系列插图。装帧设计方面,复古风格和创新元素结合,力图为读者朋友呈现一部精美雅致、品质优良的纪念版。

关于《三国演义》在当代的阅读意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关四平教授认为,《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地位,可以用“四个第一”概述:第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第三,从成书过程来说,成书史的时间来说,它是成书第一长的小说。第四,它的文化含量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影响度最高的、第一的长篇小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周绚隆教授,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23年、长期负责人文社古典文学图书出版。他认为,把《三国演义》作为一个文学文本来读,在整个社会的传播过程中,其价值体现在4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价值观的培养,如统治阶级的爱民思想,刘备之仁,诸葛亮之智,关羽之义。第二,中国古代对于历史的普及主要靠历史演义、历史小说,阅读《三国演义》是知识的获取。第三,《三国演义》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第四,从青少年阅读来说,准确掌握《三国演义》中浅近的文言文语词,对孩子学习语言、提高古汉语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国演义》(上、下)(陈全胜插图本,七十周年纪念版),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8aedcea2d4c0b3b0fccda04dbec7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