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和创新: 陶瓷卫浴业正试图走出地产坏账阴影

2024-06-12   第一财经

[ 过去2~3年,不少家装家居企业都曾“踩雷”房企客户,遭遇拖欠账款,来自传统工程渠道的订单也一路下滑,面对这些情况,很多企业努力“转舵”,一方面变革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 ]

房地产坏账问题对家居行业影响正逐渐减弱,但部分企业仍未实现“困境反转”。

以陶瓷卫浴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帝欧家居,近日公告称与碧桂园、万科股份、融创控股、雅居乐等13家房地产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这些房企“以房抵债”,偿付帝欧家居的货款共计约2.20亿元。

“以房抵债”背后,帝欧家居受到的拖累不小,2022年净亏15亿元之后,2023年又亏6.58亿元。

我国陶瓷卫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受行业特性影响,该行业与房地产商“牵扯”较深,许多企业都患上了“大客户依赖症”,而随着部分房企销售不振、回款不及时问题出现,这些陶瓷卫浴企业也深陷泥潭。据统计,2023年度13家上市陶瓷卫浴企业坏账计提总额达到42.68亿元,已超这些企业全年净利润总和。

80余套房产抵2亿多债务

近日,以建筑陶瓷和卫浴产品生产制造为主业的帝欧家居(002798.SZ)发布公告称,将与13家房地产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以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防范因房地产市场调整产生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

涉及的房地产公司包括碧桂园、万科股份、融创控股、雅居乐、领地集团、龙湖集团、合景泰富、朗基地产、龙光集团、美的置业、荣盛地产、旭辉控股以及中南建设。

这些知名房企通过“以房抵债”的方式解决与帝欧家居之间的工程款问题,后者合计获得80余套房产(性质包括住宅、公寓、写字楼等)以及9个车位。

帝欧家居称,自2021年下半年起,部分房企出现房屋销售不振、融资难度增加等情形,先后出现了债务违约或流动性危机。房地产公司的流动性紧缩导致了工程款、货款等兑付困难,使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款的及时性、安全性方面的经营风险相应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款进度整体延缓,业务资金回笼乏力。公司与债务重组人协商一致后进行债务重组,通过以房抵债的方式化解应收账款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降低相关业务回款的不确定性风险。

这些“抵债房产”合计金额达2.25亿元(已含增值税),用以抵偿上述房企所欠帝欧的货款共计2.20亿元,差额502.74万元由帝欧家居以现金方式结付。

这份公告反映出帝欧家居仍未彻底走出房地产工程坏账的泥潭。

帝欧家居的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四川企业帝王洁具,起初这家公司专注于卫生洁具品类,于2016年在A股上市。

同一年,帝王洁具开始了并购计划,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体量是自身三倍的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公司,这是当时佛山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陶瓷企业。

成功收购欧神诺之后,帝欧家居从卫生洁具业跨入瓷砖行业,并开启扩产计划。

当时,中国房地产行业正是“烈火烹油”,从2017年~2021年,新建商品房年销售额节节攀升,从13万亿元一路飙升至18万亿元。

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起,随着房地产大环境的变化,许多上下游产业链也遭受严重冲击。

2022年,帝欧家居营收41亿元,同比减少三成,净亏超15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2023年度,帝欧家居仍在承受行业变化的阵痛,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下滑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8亿元,未能实现扭亏为盈。

谈及营收下滑的原因,帝欧家居认为是工程渠道收入大幅下降所致。“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影响,工程渠道大客户需求持续萎靡;为持续平衡公司整体业务风险和经营质量,公司严控工程业务风险,持续调整和优化工程渠道大客户结构。”在2023年度报告中,帝欧家居表示。

而这,也是那些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要大客户、将过多的砝码都押注在房地产工程渠道的家居家装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陶卫企业能否摆脱颓势

过去2~3年,不少家装家居企业都曾“踩雷”房企客户,遭遇拖欠账款,来自传统工程渠道的订单也一路下滑,面对这些情况,很多企业努力“转舵”,一方面变革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

从2023年的年报来看,不少家装家居企业已逐渐走出踩雷房企的阴霾,尤其是全屋定制、软体家居、厨电、地板、涂料等行业已有不少龙头企业率先扭亏为盈,渠道改革成果较为显著。

然而截至目前陶瓷卫浴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则较为平淡。在13家主要上市公司中,2023年度营收同比下滑的企业达到6家,惠达卫浴、海鸥住工、帝欧家居净利润仍为负数,净利下滑企业达到5家;13家上市企业坏账计提总计42.68亿元,已超这13家上市企业全年净利润总和(39.5亿元),较2022年增长近11亿元。

我国陶瓷卫浴行业规模庞大,但是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根据Wind统计,普通企业数量超万家,规上企业就超过千家,而上市公司只有十余家。

目前我国的建筑陶瓷和卫浴陶瓷年市场规模总计在3000多亿元。据“智研咨询”统计,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3258.6亿元。其中卫生陶瓷市场份额占比19.2%,建筑陶瓷市场份额为80.8%。

受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影响,陶瓷卫浴行业的市场供需两端均在萎缩。

据“智研咨询”统计,2022年中国陶瓷砖产量为80.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47%;需求量为75.4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82%。2022年中国卫生陶瓷产量为2.15万件,同比减少3.1%;需求量为1.26亿件,同比减少7.1%。

“相比于其他品类,陶卫企业过去更依赖房地产大客户,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所以过去两三年陶卫行业受到的波及更多,整体呈现颓势。”一位家装行业资深从业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该人士认为,行业的未来出路在于产品研发与创新。“一方面房地产销售下降,需求萎缩,但另一方面国内消费水平在提高,国家也在鼓励家装以旧换新,高端陶卫产品需求肯定会增加,行业会出清低端企业,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此外,大力进行渠道变革是不少企业的方向。过去,帝欧家居的主要渠道就是“经销商+传统工程渠道”,面对亏损,帝欧家居称,未来公司将以提升零售终端渠道的经营能力为核心重点,围绕“零售、家装、工程、终端、电商”打造全渠道营销体系。

在陶瓷卫浴行业上市公司中,2023年东鹏控股业绩恢复较快,已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从渠道结构来看,过去东鹏对工程渠道的依赖就比较少,“经销商+直销”是其主要模式,所以规避了大客户依赖风险。

2022年东鹏控股C端零售占了将近50%的销售收入,2023年零售渠道业绩占比达到71%。东鹏控股副董事长、总裁何颖在2024年东鹏经销商峰会中称,将对零售、工程、整装、设计师四大渠道进行整体分析,精准回应市场需求。

帝欧也表态将大力支持终端零售的经营和发展,推进“中心城市强商计划”“区域同盟”等同盟商计划,还将开拓设计师渠道,依托设计师的圈层资源,为公司产品及品牌引流,提升品牌价值。

零售渠道建设方面,帝欧称将全面利用品牌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营销风口,探索打造线上+线下的“新零售”营销模式。此外,该公司称注意到“旧房改造”的市场需求,协助经销商积极拓展当地老旧小区卫浴空间翻新业务,在存量市场寻求增量,还将持续开拓政府平台、市政建设等工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