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也是双方伤亡最小的一个战役。在解放军攻克天津之后,北平就成了一个孤城,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起义,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得以免受战火。
此举给国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党和平接手这座城市后,最终定都于此,北平也改名为北京。
当时初定,潜伏的国民党特务不在少数,他们时不时会搞一些破坏,社会治安面临着严重考验,所以北平(北京)的领导班子人选非常重要。1948年,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市市委书记,改称北京后彭真依然担任此职,一当就是17年,后来还官至正国级。
那么彭真为何能让组织如此信任呢?看看他的革命经历就明白!
1902年10月12日,彭真出生于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垤上村,他的家境很贫困,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跟着母亲做纺织手工活来补贴家用,稍微长大,又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虽然经济不富裕,但父亲傅维山却很重视教育,买不起书就去向别人借,只要彭真干完活,父亲就会让他去看书。恰好彭真的兴趣也在此,一看到新书就手不释卷。
很快,傅维山就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儿子了,于是全家省吃俭用勒紧腰带将彭真送到了私塾。
1923年彭真加入了共青团,同年又因表现优异入了党,由此开始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生活。他长期在北方搞地下工作,1925年指导成立了山西工人联合会和太原总工会,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后来彭真又去往石家庄、天津等地领导爱国运动,最高担任了顺直省委代理书记。那时的顺直省委管辖北方各省,就相当于后来的中共北方局,成为了顺直省委的代理书记,可见彭真的地位之高、能力之强。
只是这些并没有让彭真屈服,他面对拷打始终守口如瓶,没有吐露半分机密,敌人眼看问不出什么,只能将他投入监狱,判刑九年。
1931年,刚刚经历过中原大战的蒋介石为收买人心,决定实行特赦,彭真的刑期因此被改为了6年。1935年他出狱后第一时间就重新联系了组织,继续在中共天津组工作。
虽然彭真此时依然极有革命热情,但他毕竟有六年的时间不在,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工作都不太好开展。直到1936年春,新任北方局书记少奇同志改变了他的命运。
彭真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职务也是直线上升,没多久便担任了北方局组织部长,并直接领导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
1937年,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彭真带领白区代表团前去参加并且他还成为了大会主席团成员。到达延安的第二天,少奇同志就带着彭真去面见毛主席。这个重视程度也是相当高了。
彭真与毛主席的交流非常深入,很多见解都达成了一致,也使得主席开始注意到彭真这个人。
不过彭真以往都是在城市中工作,搞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很难受,但是建设根据地、进行军事行动他就不太擅长了,所以晋察冀边区实际还是以聂荣臻为主。
1941年,彭真奉命回延安汇报工作以及准备参加七大,结果七大延安,他就一直留在了延安。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个好事,因为这年年底主席就任命他为中央党校教育长。
抗战时期延安有很多名校,像抗大、鲁艺、陕北公学等等,中央党校一开始跟他们比起来也不突出,但彭真进入中央党校之时,也是这所学校改组的开始。
主席为此与彭真进行过一番交流,发现彭真也有这个看法,于是主席就让彭真担任了只培训高级干部的中央党校的教育长。
当时中央党校的校长是邓发,副校长是林彪,但他们俩实际都不太在校内,所以基本都是由彭真在负责。
后来党校直归中央书记处领导,毛主席兼任校长,彭真则是副校长与实际的负责人。换句话说,党内很多高级干部都是彭真的“学生”,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当时五大书记是最高领导层,彭真作为候补书记,地位也是排在了第六或者第七,这还不算他地位的最高点。随即彭真又被派去领导东北的革命事业,担任东北局书记。
东北当时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这里经济发达、工业规模是亚洲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了全国的80%,如果彭真在这里能发展好,那还能更上一步。
只不过他在晋察冀工作时的短板再一次暴露,他并不熟悉根据地建设,主要思想还是大城市那一套。
而且东北的情况远比中央想象得复杂,与最初料想的完全不同。苏联并没有让我们接手重要大城市,百姓被日寇侵占多年最初也只认定国民政府,再加上出关部队互不熟悉、东北严寒的天气我军应对物资不足等等原因,工作进行得不太顺利。
两人的争执最后上报到了中央,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经过分析决定改组东北局,让林总来担任东北局书记,此后局势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不过彭真也没有被下放,中央进驻西柏坡后他就被调了回去,在工委、组织部都任职过。1948年12月中旬,北平尚未解放,中央就已经决定派遣彭真和叶剑英将来接管这座城市。彭真是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则是北平市委第一副书记、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
可见,组织对彭真的信任一如既往!
北平是个好地方,让我们来接管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但是要记住,是我们接管北平,不要变成了北平接管我们,我们千万不要学李自成。
1月31日,解放军开始陆续进城,在彭真、叶剑英等人的努力下,北平的混乱状态得到有效的遏制,社会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
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根据其中的内容,新中国定都于北平并将这座城市更名为北京,彭真就是首任北京市市委书记。
在彭真的领导下,北京市委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共逮捕敌特分子3560余人,很好地维护了首都的稳定。因为他工作能力出众,就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17年,直到1966年5月卸任。
后来彭真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尤其是1983年,已经81岁高龄的他还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了正国级领导人。他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1997年彭真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老革命家!#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