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咨询师证书,有着多年教育经验。
最近几个月,疫情卷土重来,全国上下抗疫形势严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居家隔离封控成了常态,放开之后,由于生病的孩子太多,学校还是一直上线上课,一家老小从早到晚在一个屋檐下,网课+工作,运动饮食+休息娱乐,让每个家庭都备受考验。
尤其是家有两宝,监督学习,打卡运动,关系时而亲密无间,时而大打出手,老父老母每天和打仗一样。
我们所在的城市已经封控一个月了。老大向来自律,每天自己设置闹铃,自己起床,自觉网课,积极做作业,是个省心的天使宝宝。但有利必有弊,好胜心太强的大宝总是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一但有了错误,便情绪失控,很难安抚。
老二恰恰相反,聪明伶俐,但是玩心太重,不会自我管理,每天都要家长在屁股后面催催催,上网课也是小动作十足,抠橡皮,咬铅笔。作业每天都得最后才能提交,运动完全靠混,开合跳手不过头,跳绳脚不离地。老母亲每天都会被气得头晕眼花。
加上隔离在家的各种不适应,让家里每天火药味十足,动不动就挑起一场家庭内战。父母互相甩锅,训娃歇斯底里。
女性更容易生气
痛定思痛,教训、吵闹解决不了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才是上策。
我们先捋顺家庭内战的原因。
为什么居家的女性更容易生气,就像众多影视剧中演的一样,妈妈骂了爸爸骂孩子,而男性却稳坐泰山呢。
先从女性自身说起,居家隔离,每天24小时都要和配偶、孩子在一起,话说,距离产生美,但每天长时间的在一起,便会将对方的小缺点放大。孩子们上学的时候,一天不见,放学回来大家搂搂抱抱举高高,自然不会过问学校里的小走神、小错误。丈夫下班回家,也不会太在意他的葛优躺。
但是当你一天在家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全部都是家人,孩子的粗心大意、磨磨蹭蹭,老公的狂刷手机以及事不关己,都会让我们气从中来。
加上居家工作,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我们没有发泄的通道,同时,自我成就感较低,但天生责任感较强,所以居家的女性更容易抑郁和暴躁。
怎样关闭生气阀
当我们捋顺生气的缘由后,就要对症下药。
首先明确自己的生气阀在哪,告诉家人避免打开自己的生气阀门。
和丈夫分工合作,哪些工作自己来做,哪些工作丈夫来做。
比方说,我们家爸爸比较耐心幽默,他就负责老大的学习运动,老大因为考试得了98分而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往往一个笑话就会让孩子破涕为笑,但如果是我,我就会和孩子吵起来。所以,丈夫和孩子可以结对。同时,老大比较自律,可以督促爸爸早起,早睡,少看手机多看书。
我负责老二的学习运动。
老二脸皮较厚,喜欢撒娇耍赖,如果爸爸和老二在一起,两人会一起偷懒,所以,我来做一个人工闹铃,督促老二学习。
同时,分析老二的性格特征,让他能够跟上节奏别掉队,也别让妈妈太累。
需要反省的是,我们家老大因为太过自律,所以家里表扬老大多,加上老人有时候褒一贬一,总会在两孩子间做比较。所以老二自信心不足,但又不想承认自己是不优秀的,所以总会以拖拉磨蹭,干脆不做来掩饰自己。
我要做的,首先是提升老二的自信心。以正向激励为主,以养成好习惯为主。
正向激励,最先要给予的是信任。
孩子上课之前,给予肯定,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他会认真听课,完成上课所讲内容。而不是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跟前,监督他别玩橡皮,别抠桌子。
孩子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摆弄一些东西,当你刻意纠正的时候,反而会打扰孩子的思路。
当孩子做题不确定的时候,给予他鼓励的眼神,常常对他的小进步给予表扬,让孩子自觉的、自发的想要更好的完成。
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只要他养成了认真、按时做作业的好习惯,同时,能够合理纾解自己的情绪,快乐又上进,那比考试得100分要好的多。
只有完成必须完成的事,才能干自己想做的事
为了减轻人工的闹钟的工作量,我告诉孩子,如果想每天早点玩,那就必须早些完成必须要做的事。
因为老大比较自律,所以,每天很早就完成了作业,可以看看闲书,听听凯叔。一开始老二不管自己作业做完没,就跟着老大一起玩,结果哥哥睡觉了,老二还在挑灯夜战。
而且我规定,两个人一起玩的项目,必须得老二完成作业后才可以,所以老大也加入了人工闹铃序列。有时候老大的话比妈妈的话更管用。
所以,现在,老二基本可以跟着老大的节奏,高效完成作业,然后一起玩耍。
最后说回自己。
当你的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失去自我,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查、内观,完善自我。我们也需要完成必须完成的事,才能干想干的事。
对于我来说,必须要完成的事有运动和阅读。当你运动的时候,你可以只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块肌肉。当你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籍就是你和外界沟通的渠道,你不再焦虑,不再彷徨。
最近读了《傅雷家书》,特别适合居家的父母读,我的感受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管你身居什么职位,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全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想想那么优秀的大翻译家傅雷也为孩子操碎了心,同是做父母的,不仅能共情,也能缓解自己的焦虑。当然书中有很多为人处世、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优秀教育理念,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从最初封控在家的郁闷,抑郁,到现在的运转正常,全家已基本进入良性循环,只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再封控几个月都不怕。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