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缴获了志愿军的粮袋,李奇微: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对手

2019-11-12   百科探索解密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与当时世界上最强陆军交手。入朝后,志愿军遇到的最大对手不是美军,而是朝鲜半岛严寒的气候和崎岖的地形。11月的朝鲜半岛气温下降到了零下40度,朝鲜北部为多山地形,天上又有美机来回轰炸,鸭绿江边倒是有堆积如山的物资,但就是运不上去。天寒地冻,志愿军缺衣少食,该如何解决呢?

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得知这一情况后,想起了西北百姓常吃的一种炒面。这种炒面不是我们理解的炒面条,而是将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等杂粮炒熟后磨成的粉。这种炒面不易变质,容易携带,无需煮食,就着水就能食用,有条件的话拌上小米南瓜也是一道不错的主食。经过试制后,前线战士对这种口粮非常满意,于是立即组织全民炒面。从1950年11月起,炒面就成为我志愿军的单兵口粮。

后方的炒面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志愿军战士人手一只粮袋,用粗布缝制,两头扎紧负在背上,饿了就抓上一把就着雪水吞咽。就是这样的口粮,志愿军战士却相当满足,至少不会出现生火做饭被美机发现的情形,也比冻得生硬的土豆好得多。战士们在感激炒面之余,喊出了“为炒面立功”的口号。正是靠着这种粗糙的口粮,志愿军频频发起主动进攻,打得“联合国军”士气低落,粉碎了他们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企图。

12月23日,美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沃克中将被一辆溃退下来韩国军车撞倒,当场气绝身亡,终于实现了圣诞节前回家的愿望,陆军中将李奇微接任了他的职务。李奇微是个可怕又可敬的对手,他善于思考与分析,从细节上抓住敌人的弱点。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把给他接风洗尘的军官们臭骂一顿,还拿出了一只缴获的志愿军粮袋对军官们说:“看看吧,这就是我们对手的口粮”。

为了研究志愿军的特点,李奇微特地请来了各类武器专家、医学家和营养学专家,试图从细节处找出志愿军的弱点。美军军官对们志愿军的口粮敬服不已,所谓的炒面在他们看来只能喂牲口,然而这却是志愿军赖以战斗的补给。经过一番科学分析,李奇微得到一个结论,这些口粮最多只能维持志愿军一周所需,于是针对性地发起了令人头痛不已的“礼拜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