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获抄底资金青睐,上周吸金702万!

2023-12-11   红刊财经

原标题:创新药获抄底资金青睐,上周吸金702万!

据wind数据统计,医药基金近两日资金净流入28936.79万元,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517380)近两日净流入464.68万元,近五日净流入704.02万元,获抄底资金青睐。截至12月11日10:17,该基金盘中成交量365万元,委比近20%。

12月14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公布利率决议。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在5.25%-5.50%区间不变的概率为97.5%,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5%。到明年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83.8%,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4.1%。医药板块特别是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水平对于宏观环境变化敏感,宏观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整体估值抬升。

12月8日,作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历时3年建设的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宣布在浦东正式竣工投产。建成后的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占地43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年产能可达片剂2.5亿片、胶囊剂5.5亿粒,符合国际、国内GMP标准的绿色、数字化转型智能要求,将建设成为中国一流、面向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和临床样品制备中心,支持本土创新、支持产业化落地、支持MAH委托、支持全球供药,让更多原创新药从上海走向全球。

12月8日,浙江省医保局下发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创新医药技术医保支付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该省将通过DRG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利用医保杠杆激励创新。从激励手段上看,主要是通过DRG付费点数来激励。这一创造激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产品开通类似“绿色通道”的方式,使得有创新性、但价格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消除医院引入和使用的障碍。

医保支付持续探索,推动创新落地临床

自2015年我国药政改革开始,国内创新药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竞争方式也由以往后端的商业化推广往前端的靶,点选择、临床开发等环节转移,创新药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全方位。

医保国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完善,不再追求“大降价”的结果,规则和要求在波动中调整,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意味着医保谈判逐渐有了相对宽松的气氛和环境,能够让创新药企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到机会,实现患者、医保和企业的多赢。医保支持创新旗帜鲜明,创新药“应配尽配”,突破药占比、医保额度指标限制,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成为多项政策的核心支持点。

按国家的部署,2025年前全国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住院部所有病种均要通过DRG或DIP进行支付结算,从病种分组、分值付费的逻辑看,传统的用药方式将会受到极大挑战,即医院将会更加倾向于用便宜的且能起到治疗效果的药品,也就是对性价比的追求超过了以往。

在患者“看好病就好医”需求日益旺盛、医疗机构创新诉求持续走高的过程中,创新应用落地临床和DRG/DIP付费改革出现了一些碰撞。据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调研结果,各地医保部门在不破坏现有DRG/DIP付费整体规则的前提下,主要探寻了以下四种方式,推动创新应用及时落地临床。

第一,开展权重谈判。DRG/DIP付费模式中,决定医保支付额度的核心是病种/病组的权重,权重越大则支付额度越高,进而创新应用的使用空间越大。一些地方医保部门在形成病种/病组打包费用的过程中,邀请医疗机构管理者、临床医生等参与权重测算过程,通过谈判方式,对重点学科相关的、临床创新空间大的病种/病组提高权重,以助其获得较高的支付额度。

第二,进行特病单议。当使用创新应用病例的实际费用超过打包费用时,该病例构成 “亏损病例”,随后,医疗机构可以就其向当地医保经办部门提出特病单议申请。经医保经办部门组织专家评议一致通过后,该病例实行豁免支付,相关费用按项目付费。该方式可操作性强,是各地的普遍做法。

第三,设置学科调节系数。一些地方医保部门对于重点学科和弱势学科增设调节系数,使得相关学科所关联的病种/病组在标准支付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支付额度。例如,南京建立重点病组学科系数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承担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项目的医疗机构,对其重点病组赋予学术系数1.04;针对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医疗机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获得者的牵头单位等,对其重点病组赋予前沿系数1.04;对中医病组赋予中医系数,根据中医为主治疗出院患者占比的增幅,分别赋予中医DRG病组1.01、1.02、1.03的中医系数。

第四,实行暂时性除外政策。DRG/DIP付费的数据基础是过去三年所有病例的实际发生费用。然而,对于部分创新应用来说,由于没有分组的历史积累数据,所以无法纳入相应的病种/病组实行DRG/DIP付费。为此,医保部门提出暂时性除外政策,即将此类创新应用暂时剥离出去,相关费用按项目付费;当数据积累成熟、达到分组条件后,再纳入相应病种/病组实行DRG/DIP付费。

德邦证券认为,《构建医药价格治理新格局共同成就高质量的医药创新》明确释放医保局正探索创新药上市定价新规则,其中《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可能正是国家医保局在探索上市定价新规则中的风向标。这表明了国家医保局更加注重医保控费和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平衡,有望驱动创新药投资热情。反腐影响或已过,医药行情可能正从大品种(含减肥药)向创新药,进而向医药核心资产演绎。

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 (517380)基金经理贺雨轩:从严格定义来讲,创新药本身不会受到集采影响。集采主要是面向完全一致的仿制药,目前创新药领域出现过类似集采大幅降价的品种主要只有PD-1这个单一靶点,因为其上市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医保局从民众角度出发,有必要也有意愿下压药品价格,但对创新药整体上都是政策扶持的态度,具备长期积极的引导。今年11月底,创新药医保谈判已经落地,整体反馈相对轻松。可关注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517380)及其联接基金A(014564) C(014565)。

风险提示:文中客观展示指数成分股不作为推介。购买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产品法律文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来源:天弘基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刊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