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距离华为遭遇美国的第一轮打击已经过去了约一年半的时间。
表面上看,似乎华为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美国的打压制裁,但不得不说,美国的打压就像是七伤拳,伤人也要伤自己,就像之前华为董事长徐直军所说的,美国无疑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我们知道,与华为有着合作往来的美国企业不在少数,也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美国数一数二的顶尖科技公司,但关键点在于,华为的订单量巨大,从全球范围来看,华为的采购价值位居全球第三。
确切的说,在此之前,华为每年可以为美国企业提供上百亿美元的采购订单,所以如果失去华为订单,其实对美国的科技企业同样也会造成沉重的打击,之前美国国防部就曾经表示,打击华为将会降低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事实上,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当然,围绕着华为事件的一切,核心还是芯片,芯片作为高利润的产品,同时也伴随着高投入和高风险,如果芯片的销量不佳,芯片企业同样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即便是全球巨头也是如此。
而之前我们就提到过的美国FPGA芯片大厂赛灵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赛灵思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因为FPGA芯片我们并不了解,而且也并不经常用到,但是在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中,FPGA芯片其实很常见,例如服务器、基站等设备中,FPGA芯片起到了很多关键的作用。
然而赛灵思在去年断供华为后,就已经遭遇了财报上的难堪,在今年的一月份,赛灵思甚至要进行大裁员,裁员比例一度达到7%,就在赛灵思宣布裁员之前的最新财报显示,其营收利润仅为1.6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很显然,华为的订单对赛灵思至关重要,而失去华为后,赛灵思的发展则进入慢车道,而现在,则面临着被收购。
收购方为AMD公司,根据媒体的报道,这笔收购有可能会超过300亿美元,通过这个收购数字就能看到,赛灵思是名副其实的芯片巨头,而且报道称,双方有望在下周达成协议,这加快了交易进程。
因此我们看到,赛灵思有意加快促进交易的达成。
试想如果赛灵思发展顺利的话,怎么会愿意将自己出售呢?
当然有人说为何赛灵思不转型呢?事实上,转型的确是一个企业常见的发展策略,但转型是需要时间的,并不能一蹴而就,但营收却是一夜之间就造成了大幅下降。
然而有的朋友应该也看到,自从华为事件之后,其实很多相关的企业都在进行转型,首先华为本身也在如此,例如华为之前只是进行芯片的设计,但是现在也在走IDM模式,也就是集合芯片的研发、生产等于一体。
而一直为智能手机品牌提供芯片的高通,近日也曝出开始进入手机市场,显然这一切都是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做着准备。
这一切在以前看似有悖常理的现象,其实都是因为美国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合作打击造成的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这里,再回味徐直军所说的: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实就已经很好理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谁是幸存者,对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