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磊海清主演的新剧《小欢喜》正在热播。
围绕"高考"这个主题,这部剧讲述了4个孩子、3对父母的备考故事。
其中,小陶虹饰演的离异妈妈宋倩,生活的中心就是女儿英子,孩子就是她的全部。
在昨晚的剧情中,英子向父母坦露心声,说自己很想报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
但英子妈妈宋倩希望孩子不要远离自己,不希望英子去南京读大学,希望英子听从自己的建议报考清华大学。
今天一早#宋倩不让英子报考南大#就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宋倩的控制欲太强,这样的父母会逼得孩子变抑郁。
宋倩对于女儿百分之百的控制欲,就是悬在英子头上的一块巨石,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压垮英子。
父母的控制欲,有时候就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01有一种父爱,令人窒息
《变形记》里有一期城市女主人公:郑莹佳,到农村去变形。
原来由于爸爸过于严厉,而且对女儿的控制欲非常强。导致女儿跟爸爸水火不容,爸爸就希望通过变形计这节目来改善父女关系。
对于父亲的评价,郑莹佳给出的词汇都十分负面极端:封建、控制欲强、疯狂说教派。
因为父亲太过严厉,她觉得宁愿不要父亲管她,也不想要这种关爱,于是就很想快点逃离开来。
郑莹佳父亲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强?郑莹佳有多"害怕"父亲?
在节目中,郑莹佳和闺蜜逛街。结果爸爸一个电话打过来,吓得立马变了脸色,连说话都颤抖了起来。
被爸爸勒令必须在20分钟回家的她,吓得把点好的单退掉,急忙打车回家。
又因为爸爸有不许化妆的要求,在出租车上急忙卸妆……
不仅如此,已经18岁的女儿去参加真人秀节目,爸爸一点也放心不下。甚至是亲自去考察了女儿生活环境之后,才勉强将女儿交给节目组离去……
对于这一切,郑莹佳的爸爸表示这是一个父亲理所当然要做到的事情。
"少女这个期间如果没有培养好,走错路走斜了,产生的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她自己还没有分辨能力,在这时间还是得不要让她太过于自由吧。"……
一个已经18岁的女孩,早就有了自己想法,却还是得服从于爸爸的管制之下。
于是乎,抵触的情绪越来越大,父女之间感情的嫌隙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都知道,父母爱是一种呵护。保护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也是天性使然。
这样的爱是真诚而贴心的,孩子需要这样用心地来呵护,只是一旦这种呵护超过底限,就容易变成一种"控制"。而控制欲对儿女的影响,甚至会延续几代人。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02控制欲过强,伤孩子于无形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男友谈了三年恋爱,感情很好 。可是女孩的妈妈极力反对,甚至以死相逼。
女孩妈妈给出的理由是:女儿学历高,长得好看,男友配不上。然而事实上女孩妈妈给出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比如女孩本科,男孩大专,可是男孩收入是女孩3倍。
最后,这位妈妈无从辩驳,歇斯底里地喊道:“她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的,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原来,这位妈妈并不是觉得男孩配不上女儿,而是女儿谈恋爱了竟然没有告诉她。
这份失控的感觉让她抓狂。
正如武老师说的:
“中国式父母总是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所以他们要不断地干涉,不断地控制。”
演员朱雨辰的母亲就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
她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十年如一日;
她为了贴身照顾儿子,从上海跑到北京,同时还背了一口大铁锅;
她抄儿子的微博,每条都抄;
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要干涉。
她说:“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
武老师说:"太多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孩子,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的生命已经乏善可陈。"
于是,爱的控制,成为父母惯用的伎俩。
他们的人生已然没有更多可能,他们对分离和失控感到焦虑和恐惧,于是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去寻找可怜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03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手放开
如果父母能够最大程度理解孩子做某件事的心理认同,不过度决定孩子的人生,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拥有独立自信的人格、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高安全感。
想要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作为家长要降低自己的控制欲,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呢?
1、承认现实的无常性:即完全承认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掌控的,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2、时时自省:我正在对孩子做什么?我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对待,我是否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是否顺势引导而不是粗暴干预了?
3、改变出发点:从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允许孩子和自己想得不一样
4、舍得:舍得孩子受到不是原则性的、致命的伤害。作为父母,你有提醒的义务、有引导的责任,但是没有限制控制的权利。因为有些跟头孩子必须要摔,有些亏孩子必须要吃,即使你有千万舍不得,路也必须要孩子自己走才踏实。
5、反思: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和强大,你也不是总是正确,所以,请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同时,是人就会犯错,所以犯错没有什么大不了,允许孩子犯错、摔跟头。
6、实行慢养政策:人生是长跑,谁也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定性,因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允许孩子慢慢来,你要做得就是启发他自身的动能和等待。
7、分清界限,分清你和我:学习是你的事情、恋爱是你的事情、工作是你的事情,但是放手不是放任,我会关注你,只要你需要时我一定帮助,其他时候,不必打扰。
正如《小欢喜》的姊妹篇《小别离》里面的一句话: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走向别离。
真正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希望父母都能学会放手,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生活,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最后,用纪伯伦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