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西方国家带去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市场影响下,诸多先进的技术被发明并且被应用到生产中,于是西方国家迅速壮大,随后对东方世界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之下,众多东方国家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感受到了浓重的危机感。
清朝在1840年与英国交战失利,朝廷尚且认为是“远方英夷偶然来搅,不过是癣疥之疾”,然而很多怀有远见卓识的人却已经从中看到了强烈的危机,在湖南邵阳就有一个人在听说此消息之后,毅然投笔从戎,在悲愤之中前往一线,并且在1842年根据自己的见闻以及前人著作写就了一本奇书。 这个湖南人名字叫做魏源,他所写的那一本书叫做《海图国志》,这本书所提出来的思想在那一个时代可谓是石破天惊,因为中国古代在漫长时间里都是以“老大帝国”自居,看不起其他的国家,一律称之为“蛮夷”,自然也不会有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想法。 毕竟在历史上习惯了被人学习而不是去学习别人,所以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这种学习的意识,这个时候魏源提出来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中国人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在那个时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所以这本书在中国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处境。 《海图图志》经过魏源的几度增删,全方位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只是各国所掌握的军事技术,还有着地理位置、历史源流以及政治制度等等,同时魏源还通过缜密的分析,表达了一些自己对于各国政治动态以及军事动向的了解与预测,劝诫朝廷早作准备。以至于日本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盛况,不仅《海国图志》的价格出现了翻番,而且还出现了手抄本,称为很多私塾学堂的必备教材,日本的很多近代名人名将如伊藤博文、吉田松阴、东乡平八郎等人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声称是此书影响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走向,也正是这些人促使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走向现代化。 1894年的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号称亚洲第一的清朝输得一败涂地,当作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代表日本出访清廷时,有官员对作为对手的日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崛起感到不可思议,于是跑去追问他日本崛起的的秘诀所在,伊藤博文淡笑:“贵国《海国图志》可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