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有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说的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描述西汉名将李广的话,意思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是它有花朵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就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李广人品高尚。李广的一生都在与匈奴对战,但却一生没有受封,最后自杀而死。李广为什么会难以受封,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李广难封也有他的原因。
一、生不逢时
李广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曾追捕燕太子丹,也就是说李广家世代习武。李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李广的剑术也非常精湛。在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举兵大肆入侵萧关,李广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武艺高超,骑术和剑术了得,在战争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中郎。
李广常常伴随皇帝出行,每次遇到危险都能顺利化解,冲锋陷阵、斩杀野兽的事情常有。汉文帝叹息道:“可惜啊,你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如果你生在高祖的年代,封个万户侯还在话下吗?”
李广还真是生错了年代,而且每一次都得不到命运的眷顾。在龙城之战中,李广和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各自领兵一万,从四个不同的地方出发抗击匈奴。当时是汉武帝做皇帝,他这么做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直观的看出四位将领到底谁能够更胜一筹。最后,卫青大获全胜,公孙贺无功无过,公孙敖损失七千兵骑,最惨的就是李广。李广从雁门出发追击匈奴,没想到遇上了更多的匈奴军队,李广不仅全军覆没,而且自己还被俘,幸好匈奴单于下令“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广才没有被杀,后来侥幸逃脱。
二、时运不济
唐代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一诗中写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写的是卫青不败是因为有天神相助,李广无功是因为命运不济。确实,卫青的屡屡立功就像是有天人相助一样,比起卫青的仕途一帆风顺,李广的运气实在有点不好。在龙城之战中就已经体现出了李广的命不好,在漠北之战中,卫青特意把李广调开,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自己和公孙敖一起对战匈奴。李广难以接受这个安排,就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并且从小就与匈奴作战,大将军为什么让我从东路出兵?我愿意做前锋,与匈奴决一死战。”
卫青没有答应李广的请求,让他按照指挥行事,结果李广在与大部队集合的路上迷了路,回去后卫青要他上书报告情况,一直派官吏催促,李广不能接受刀笔小吏的侮辱,于是自杀。其实卫青这么做并不是自己的意思,正是汉武帝授意。汉武帝也认为李广时运不济,于是暗中告诉卫青,李广年老,运气不好,别让李广与匈奴对抗,这样恐怕就不能抓住单于了。于是卫青照着汉武帝的授意,没有让李广面对匈奴,没想到这次就是李广的最后一战。
其实除了汉武帝不让李广对战匈奴这一点,还有一个隐秘的一点,就是这次战争,其实汉武帝并没有打算让李广去。汉武帝认为李广年长,于是拒绝李广跟从,但是李广执意要去,汉武帝不得已才派他去。但是李广去了不表示汉武帝要让他作战,于是汉武帝悄悄告诉卫青不要让李广和匈奴对战。
李广做错的一件事就是他违背了汉武帝的意思。在古代皇命难违,皇帝决定所有事情理应遵从,但是李广却没有听从汉武帝的命令,这让汉武帝心中不满。在这件事之前,李广也曾让汉景帝不满。吴楚七国之战中,李广在昌邑夺下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这是莫大的荣耀,足以论功封赏,但是李广却亲手将这个荣耀抹掉,因为他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
李广是汉朝的臣子,但是却私自接受了诸侯王的将军令,而且梁王和汉景帝之间有些矛盾,所以李广这一做法不免让汉景帝心中疑虑,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汉景帝并没有给李广封赏。李广这件事就是不懂圣意,和他固执请求汉武帝让自己出征是一样的。
他不懂皇帝的顾忌和疑虑,皇帝往往想得更多,无论是汉景帝还是汉武帝,他们心中都有对李广的疑虑,但是李广心中不知,导致了汉景帝和汉武帝两位皇帝对李广的排斥,被皇帝排斥,李广自然难以被封赏。
三、性格缺点
李广虽然治军有方,对待士兵也很好,但是李广有一个恃才自负的性格缺点。汉景帝曾经派宦官去跟随李广学习军事,后来那名宦官以及十几名士兵被三名匈奴的射雕手射伤,李广知道了这件事,直接带领一百名兵骑去追赶匈奴,结果被几千名匈奴包围。最后李广反其道而行之,下马不动,匈奴以为汉军有埋伏,就撤退了。
李广虽然最后回去了军营,但是大军都不知道李广去了哪里,没有办法接应。李广这个事做的可以说是相当不漂亮了,虽然最后平安回来,但是李广没有想过如果事情失败了会怎么样。
第一,李广带着士兵去追捕匈奴,起因是因为景帝派来的一个宦官告状,如果是这样李广大可以派别的士兵追击,而且对方只有三个人,没有必要一个将军亲自去追。李广没有想过,自己不见踪影,连军营中的人都不知道将军去了哪里,等了一夜才等到,如果这时敌人趁机攻打老巢,士兵们都群龙无首,岂不是全军覆没吗?
第二,李广在被匈奴包围的时候没有想过,如果匈奴没有被李广的障眼法迷惑,而是直接迎击,那么李广的一百人部队是绝对不会战胜匈奴几千人部队的。而且当时李广没有派人回去传达消息,军营中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匈奴真的要和李广开战,那么李广连救兵都等不到。
李广不仅自负,而且小肚鸡肠。李广有一段时间被革职为平民,有一天夜里带着随从外出,回来的路上走到霸陵亭,当时霸陵尉喝醉了,禁制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都不许通行,何况前任将军呢!”于是扣留了李广,让李广在霸陵停宿。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安国就被迁调右北平。于是皇上就召见李广,重新启用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和霸陵尉一起赴任,等到了军中就杀死了霸陵尉。李广只因为霸陵尉喝醉酒得罪了他,就是一件小事,就将他杀害。而且没有在外面,是在军中亲自动手的。这样看李广和韩安国就差得远了,韩安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在韩安国犯法被判罪的时候,监狱的狱卒田甲曾侮辱他。韩安国问道:“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讥笑道:“复燃就撒一泡尿浇灭!”后来韩安国从囚徒中起家担任内史,田甲怕韩安国报复,于是弃官逃跑了。韩安国下令:“田甲如果不回来就任,我就夷灭他的宗族。”于是田甲回来负荆请罪,韩安国笑着原谅他,还说:“您现在可以撒尿了!”最后友好的对待他。
韩安国与李广同样对待侮辱过自己的人,韩安国就十分宽宏大量,而李广只是因为霸陵尉醉酒得罪他,就要取他的性命,因此李广一直没有被封也是有原因的。
李广本人也不懂为什么他一直不受封,和他一起侍奉文帝的堂弟李蔡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做到代国国相了。元朔五年,李蔡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代替公孙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和名声都在李广之下,可是李蔡已经封为列侯,位居三公,李广还是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都没过九卿,就连李广的下属们,有的都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与星象家王朔闲谈中也谈过这个话题,李广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的,可是那些才能不高的校尉以下的军官都能被封侯,我李广不比别人差,但是为什么没有一点封地呢?”
王朔问:“将军做过什么后悔的事吗?”李广想了想说:“我当陇西太守的时候,羌人又一次反抗,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但是最后我将他们杀了,这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王朔说:“杀死已经投降的人,能给人带来最大的祸患,就是因为这样将军才不能受封。”
总结
司马迁为李广立传的时候,曾经说道,他所认识的李广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老实厚道的像个乡下人。即使这样,李广死的那天,百姓们无论认不认识李广都悲伤哭泣,可见李广的忠实人品多受大家信赖。
后世诗句中关于李广的诗句更是多,李广即使去世后百年依旧有许多人为他感伤,即使李广有多种原因没有封侯,性格也有些缺点,但是白玉上的一点斑点并不能掩盖白玉的光泽,李广的本质是好的,即使有一点不足也不能磨灭他的美名,李广和卫青、霍去病一样是西汉名将。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