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说是一位初中毕业的自媒体人——名为“卢克文工作室”者,对于“上海一线大龄剩女”在年薪、学历及本地人等求偶的高条件,如此予以评论称:“一点都不过分”,但他却认为条件好的男方,“诉求点是女方颜值,身高,性格,你年薪多少,什么学历,有没有上海户口,对方压根不关心”。
卢克文还称:“婚恋是价值交换,男方需要什么,女方刚好有,这事就能成,不是女方有什么,再往上加”。
对此,网红教授储殷则如此反驳道:
“卢克文是和大龄女青年杠上了,这的确是非常符合他的粉丝群体”。储殷还认为:“这和有钱男人在ktv找小姐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的”。
“……受教育程度高一些的优质男性,谁会不看重配偶的学历、家庭背景、价值观,只在乎颜值、身材、性格。虽然男人都一样,但读过书和没读过书还是不一样”。
储殷还顺带批判了一下“女拳”们:“我一直挺烦女性主义者的,她们很多人非常巨婴,因为杨笠的事儿我也被她们骂惨了,但卢克文这种小作文吧,何尝不是在讨好另一群巨婴。
你把婚姻当买春,可别人不是把婚姻当卖淫。差不多得了”。
显然,储殷不仅与卢克文的观点相左,且还使用了更具辛辣意味的用语,像什么“符合他的粉丝群体”“小姐、巨婴、小作文、读没读过书不一样”等表达,显然既有对卢克文是“初中生”的内涵,也有对不同群体的羞辱性描述。
对于这二人的隔空叫板,另一位知名媒体人——前《环球时报》总编的胡锡进,也是嗅着流量怀春的味道而来,如此横插上一脚道:
“卢克文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年轻人对婚姻的第一层向往:郎才女貌,有成就的男人应当配一个漂亮的妻子……卢克文比储殷年轻,更单纯,所以推崇先看脸盘,然后看身段的‘饥渴男’择偶观”。
“储殷比卢克文大5岁,在如今的‘早熟’时代,观念上几乎可以算大一辈了。他已经是典型的‘油腻男’,因此他的观点进入了中国人婚恋观的第二层,那是同样有着强大传统文化支撑的一层,它就是‘门当户对’”。
老胡分析了这二人观点的不同后,还称:“促成一门实际婚姻的,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命运,或者称之为缘分”。
最后,向来擅长不偏不倚“骑在墙上说话”的老胡又称:“卢克文的观点从男性的角度说很纯洁;已经开始‘懂事’了的储殷则有点“装老成”。老胡的个人建议是,年轻人不要全信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大家应该在婚恋观上更加开放,在千姿百态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爱,建立自己的家”。
对于貌似“理性、中性、客观”的胡锡进之用语,却让年轻人的卢克文无法克制住骂人的冲动了,他如此回击道:
“作为一个年长我二十岁的老人,作为媒体圈老前辈,点评年轻人时用词这么猥琐,真的不应该啊老胡”。
……
曾多次称对“复杂之中国”有着很“理中客”评论的胡锡进,他在退休后,没有了体制内的束缚之下,已经较为自由地放飞自己。
过去,如此给他人贴标签的话——“饥渴男”“油腻男”,是不太可能出自于“行走墙头多年不失足”的老胡之口!
对于择偶观的问题,可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非常现实主义的物质基础论者,有之;一见钟情的“情感至上主义者”,也依然会存在;而讲究门当户对——对物质、阶层、学识及感情相契合等的综合考虑者,也非常之多,且还会是更多人的追求;当然,老胡的“缘分说、命运说”,也不无道理,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这些观点很难说,一定是谁对谁错,可能都有各自的理由,也或有其不足之处——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完美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完全统一的标准或真理吧!
所以,像卢克文、储殷及胡锡进们的争论,早就存在,也没有太多的新意,或者,只能当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进步后,人们的道德理念更为上扬,爱情、婚姻方能更接近其社会、感情之本质吧!
不过,像如今有点开始渐渐放飞自我的胡锡进,多次说过他“不会攻击别人”,如今却也开始偶尔变得语言毒辣起来,像这次对于卢克文及储殷使用的两个标签,就确实有点难听了些。
但更为老到的储殷并未有任何回应——这样的“油腻男”,其实也是男人成熟的一种表现。
而小年轻、初中毕业的卢克文,显然仍在“愣头青”的年代里晃荡,他可不吃油腻层次更深的老胡这一套,仍然快嘴快舌地回击老胡是“猥琐男”了!
其实,这类有点不太好听的标签,如果使用者真能用详实的材料、证据及逻辑加以论证,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估计,无论是卢、储或胡,都也算是百口难辩了。
但像卢克文这样,却仍有点“嘴上无毛,说话不牢”,他的回击,也只是空洞地给老胡回赠了一顶“标签帽子”,至于老胡是如何“猥琐”的?——显然,你得给出细节来,才能让公众听得津津有味,并点头称是啊!【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