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汽车正驶入快车道,使用的动力电池超过65%产自中国。电池装机量连年爬升,人们对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更为关注。影响电池能量的秘密,就藏在电池内部的组件里。
被誉为动力电池内部四大天王之一的锂电池隔膜,看起来像一层薄薄的白色塑料布,但是布满了肉眼见不到的纳米级微洞,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通过这些微孔,这是给锂离子穿梭留下的通道。它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一起,成为影响电动车能跑多远的核心。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源材质”)凭借一张自主知识产权的隔膜,成长为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跑者,全球已规划建设有9大生产基地、6大研究中心。
隔膜
全球布局背后,是强大的技术自信。我国锂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质的隔膜长期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星源材质与四川大学强强联合,创建聚烯烃定构加工方法学,创新设计全套隔膜制备技术与装备,成功制备出国产高性能和高安全的隔膜产品,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隔膜制造国。这项“基于聚烯烃凝聚态结构调控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多年星源专注一件事,成长为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隔膜企业。这充分说明,企业必须持续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才可以在长期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说。
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京揭晓,其中:星源材质与四川大学联合完成的“基于聚烯烃凝聚态结构调控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分量有多重?或许举个例子能更清晰感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大桥建设取得了外海隧-岛工程建设技术与标准体系、外海集群工程工业化建造技术与装备链、设计使用寿命保障成套技术等5大创新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引领世界桥岛隧跨海集群设施建设技术升级换代,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与星源材质同一天,“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正如“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项目在其领域的重要意义,星源材质也凭借第一家实现国产替代而在中国产业史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除了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以外,隔膜也是非常关键的元素。隔膜可以分隔正负极,单位面积内孔洞越多越均匀,锂离子穿越正负极的速度越快,电池电量也就越足。通常隔膜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并且还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容量及循环寿命。我国锂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质的隔膜长期依赖进口。
2000年,机缘巧合之下,陈秀峰进入到隔膜贸易行业。当时,由于全世界的隔膜技术与生产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2万多元一吨的原材料,进入国内成品售价超过300万。
正是由于痛心于中国隔膜长期受制于人以及看到了行业巨大前景,陈秀峰毅然决定投身于隔膜产业。从此,20年磨一剑。
2003年,星源材质的前身深圳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创立。2004年启动锂电池隔膜研发。2007年与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权威院校——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立排他性产学研合作关系。2008年8月18日,中国的第一卷锂电池干法隔膜在星源的西丽工厂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国内首个干法隔膜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出现,卡脖子的国外技术垄断被打破!
2009年3月,星源隔膜正式投放市场,并借助此前的隔膜贸易积累,迅速打开市场,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星源材质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研发技术类人才占比超过20%,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机构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作为国家“863计划”汽车动力电池隔膜指定研发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星源材质是中国拥有隔膜专利数量领先的锂电池隔膜企业。截至2024年6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申请国内外专利超600 项。
共申请国内外专利超600 项
全球规划建设有9大生产基地、6大研究中心
凭借锂电池隔膜强大的技术优势,星源材质实现了锂电隔膜的国产化,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并开启了我国锂电隔膜的国产化道路,成为国内最早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的隔膜企业,全球产品出口占比连续多年国内隔膜行业第一。
在技术领跑、产品出口同时,产能布局也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全球化扩容不断落子。
星源材质
2016年,星源材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奠定了公司产能扩张和国际化发展的基石。
2019年,随着全球碳排放政策的日益严格,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星源材质谋划海外基地,并于2020年在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市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2023年7月19日,陈秀峰带队前往马来西亚,选址槟城州柏淡科技园区,再布一子。
2023年8月18日,星源材质正式发布全球首条有效产能达2.5亿平米的湿法隔膜生产线。该产线由星源与德国布鲁克纳两大头部企业跨国联合研发,刷新行业单线效率,产能提升超过行业水平一倍,回收效率超过行业水准五倍。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星源材质形成了以深圳光明总部为中心,以深圳、合肥、常州(两地)、南通、欧洲瑞典、佛山、东盟和美国(规划中)九大生产基地为依托,深圳(隔膜技术、前沿技术及装备研究)、华东(南通)、日本大阪及欧洲瑞典六大研究中心并存的全球战略布局。
如今,星源材质产品涵盖锂电池干法、湿法及涂覆隔膜,是全球行业产品种类最多最齐全的锂电池隔膜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电站等领域,并成功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应用。
根据星源材质战略规划,到2027年,公司产能将达到160亿平方米,位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东西方文化以及市场规则的差异,对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项极大挑战。
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星源材质找到了自己的出海节奏。
“星源材质从成立开始就定位为全球化公司,我们出海是跟随海内外电池巨头脚步。”陈秀峰给中国企业家的建议是,既要有敢于出海的勇气,也要量力而行、小步慢走,尽量抱团出海。
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球化布局的星源材质,面临一个小“尴尬”:每次要召开全球子公司的视频会议时,大家的时区参差不齐,有人白天,有人半夜,总有人要熬夜。
但这只不过是成长中一个甜蜜的烦恼。
“新能源产业是人类社会一次重大的能源革命,整个行业在持续稳定增长。星源材质的宗旨是创新无限,分享永恒。我们正在推出新一代高安全性动力锂电池隔膜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引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陈秀峰说。
南方+记者 柳艳
【作者】 柳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