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溺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不懂得感恩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自我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可是过度的付出就是溺爱,溺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不懂得感恩。
今天早上出门遇到对门张姐,50出头的她已经两鬓泛白,眼角早已刻上饱经风霜的皱纹,沧桑的脸透着生活的无奈。
张姐一看见我就赶紧抓住我的手,哀求似地说:“妹妹,你认识的人多,给我家宝宝再介绍一份工作吧,就是压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累,工资看着给就行。”
张姐的儿子,乐乐已经26岁了,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待业在家,每天除了玩游戏就是吃睡,生活对他来说,没有理想,没有追求。
刚开始毕业在家的时候,张姐不着急,她说工作要慢慢找,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谁知道孩子在家一呆,玩游戏就上瘾了,一切工作都无所谓了,也不想出去工作了。
乐乐在家呆了两年之后,张姐用尽洪荒之力托人在一家大公司给孩子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以说撘尽人情,陪尽笑脸。可是孩子根本瞧不上这份工作,嫌弃工资低,工作环境不好,他一身武艺毫无用武之地。
张姐的嘴皮子磨破了,也没能说动孩子。工作就这样算了,花出去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现在50多岁的张姐由于年龄大了,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可是儿子动不动就伸手要钱,买装备玩游戏,不给就生气,于是就只好去工地搬砖,赚钱给儿子买游戏装备。
26岁的小伙子已经没有羞耻心,花着老母亲的钱,还嫌弃装备不够高级,不体谅老母亲的辛苦与不容易,不懂得感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成功的教育就是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
02 溺爱的孩子,没有能力立足于社会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河南的杨锁吧,23岁的杨锁四肢健全,神志清醒,是个正常人。
他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尽管家庭生活一般,但是父母竭尽所能满足他的要求。后来父亲去世,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母亲仍然把他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也许是生活对待杨锁太残酷,成年之后,母亲也去世了。这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杨锁无所适从,无法适应没有人照顾的生活。
他也不工作,靠乞讨为生,甚至连大小便都懒得出门解决,屋子里臭气熏天,个人卫生就更别提了。没有人愿意靠近他。
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他没有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终于在父母去世以后的一个雪天,冻死在家中,也有人说是饿死的。但是终究一点,是父母过度的溺爱使他失去了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能力。
不知道他的父母在天之灵看到儿子的情景,是否会后悔对孩子的溺爱。教会孩子生活的能力,也许杨锁今天还会生活得好好的。
溺爱享乐酿苦果。
03 溺爱的起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
有人说:母爱是种一成不变的酒,酒多必醉,爱得太浓,会导致溺爱、纵容。
我朋友的儿子,整天不学习,天天在课堂上捣乱,经常和同学打架斗殴,还染着黄头发,一个耳朵带着好几个耳钉,穿着奇装异服,自我感觉良好。
老师多次和朋友沟通,希望朋友能够协助老师,帮助孩子改正一些缺点,和同学能够友好相处。但是朋友总是说男孩子就应该淘气点,这样才有男子汉的气概,并且话里话外为自己的儿子辩解,说别的孩子的不是,指责别人家的孩子,埋怨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不喜欢他的儿子。
几次交涉之后,老师也不再和朋友沟通了,也不再愿意管他家孩子了。
孩子初中毕业以后进了一所技校,学习电焊。本来这是很好的一门技术,但是电焊很辛苦,特别是在夏天,炎热无比,孩子受不了,朋友说受不了就来家吧,家里养得起。
于是孩子连技校也没有毕业,回家以后吃喝玩乐,整天呼朋唤友,没钱就问父母要。
可是年龄一年大上一年,周围的同龄人渐渐的都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了。朋友开始着急了,忙着帮孩子找工作,每次工作一两个星期,孩子就埋怨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不好等等,然后辞职不干。
时间长了,朋友也着急了,埋怨孩子不理解大人,同时希望孩子找个女朋友,也许就会上进了。结果介绍了几个女孩以后,女孩一听说男孩没有工作,一打听情况就算了。
眼看着别人都成家立业了,朋友的孩子开始埋怨父母了:“你们当初不管教我好好学习,整天说疼爱我,我看就是害我。”
朋友的付出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胃口,于是开始去偷去抢,最终落入法网。朋友几次去探视,孩子都拒绝了。
凡事有个度,爱也是一样。
04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可以说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而苏明玉在家里则不受待见。
苏明成的嘴甜,几句好听的话就把妈妈哄得高兴了。
他学习不好,妈妈筹钱给他买学上;他的工资不够花,妈妈偷偷补贴;他结婚没钱买房子,妈妈就把苏明玉的那间屋子卖掉;结婚以后,享受浪漫的生活,入不敷出,妈妈来填补窟窿。
可是妈妈突然去世了。苏明成的依靠倒了。
面对妈妈葬礼的费用、爸爸买房的拮据、爸爸被骗以后的哭闹,苏明成连自己都顾不了,怎么顾得了这些?
他的婚姻开始出现问题,工作也出现危机,看似偶然,实际是妈妈长期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他失去了努力拼搏的上进心,失去了处理一切事物的能力。
而在《知否》里,明兰的妈妈也疼爱明兰,但是在那种自命不保的情况下,她还是狠心的把女儿推到老太太的身边,希望女儿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真可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古代的女子都明白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的长远考虑,生活在当今文明的社会的父母不应该更明白应当如此吗?
英国有句谚语:娇养儿不能成大器。
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不要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