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世锦赛上,只要易建联和郭艾伦下场,中国国家队就很难在外线找到终结点,雄心壮志的东道主最终被淘汰,低迷的成绩让我们看清了自己与国际一流男篮的差距。自从中国队在男篮世锦赛上惨遭淘汰后,CBA的改革再被提上了日程。
10月17日,CBA股东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策,其中一项是调整被外界广受瞩目的外援政策。
该项政策调整为,每只球队最多只能注册4名外援,而每场比赛最多使用2名外援(4节4人次),显然,比起此前外援政策大为收紧。此外,另一项重要的变动是调整了工资帽。
坦率的说,虽然号称是中国职业男篮,但CBA不少球队其实是以外援为核心来搭建球队体系的,国内俱乐部喜欢那种把球传给他,他能解决麻烦摧毁对手的外援,关键时刻他要承担起球队的压力。
如果这种情况任其自由发展不加以调控,只能将国内的球员“工具化”,最终培养出大量角色球员而没有能够扛起大旗的核心球员,文章开头世锦赛的那一幕就是明证,人们称,易建联之后,国家队再也找不到“定于一尊”的领袖。
称赞与非议的观点围绕着外援政策调整。知名篮球运动员杨毅称自己支持收紧外援政策,他的理由是,必须给本土球员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中国人才能拥有独立处理关键球的能力,这不至于使得中国成为国外球员的表现舞台。
另一边,阿根廷老将谈到CBA外援政策的时候,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表示,不论中外球员,谁好谁上,只有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才能真正的刺激球员们优胜劣汰的血性,如果过度保护本土球员将使得他们不思进取甚至水平原地踏步。
我们现阶段看CBA,球队想要胜利,观众想要高水平具观赏性的比赛,引入外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长期来看,如果想要让本土球员成长,那就必须保证他们有成分的机会锻炼。
这是一个难以抉择的方向,不过从这次股东决议上看,CBA选择了后者,毕竟,如果彻底放开外援限制,令自由市场倒逼迫本土球员成长这种极端冒险的选择,后果是决策者们无法承受的,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对此次改革如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