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抄纸巷

2019-12-10   南京热

时光总能留住那些值得珍藏的,比如抄纸巷。

与新街口商圈比邻而居,在时代潮流中圈出一方质朴天地。

看着时代变迁,风云涌动,抄纸巷只守着那份小小江湖,犒劳人间。

有人好奇,“抄纸巷”的名字从何而来?

据资料记载,这里曾是明朝生产印刷大明宝钞用纸的地方,原叫“钞”纸巷,而后被记为“抄”纸巷。

来南京,若不去一趟抄纸巷,必然是遗憾的。

穿过一片霓虹的新街口商圈,迈一步便踏进了抄纸巷的烟火里。

带着岁月感的居民区和小商铺,飘着人情味的旧街道……

这里有开了几十年的老裁缝店,门头老旧,生意却兴隆。

路过店铺,能看到卖着烟酒玻璃柜,也能听到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声。

这里有闲来无事聚在一起对弈的棋友,时不时从黑压压的人群里发出欢呼声。

这里还有常年在此经营修鞋铺的夫妻,双手黝黑粗糙,笑容却温暖窝心。

抄纸巷和南京大多数旧街巷一样,用喧嚣的市井气息记录原汁原味的金陵生活。

但抄纸巷又和它们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能在这里获得舌尖上的独家记忆。

若你想要游玩,来抄纸巷怕是个错误的选择。

但你若是寻美食,怕是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地方。

抄纸巷不长,从街头走到街尾,也不过十分钟的时间。

抄纸巷也不短,从街头吃到街尾,吃上五天都可以不重样。

路口那家水西门鸭子店,不知满足了多少上班族的“烤鸭”瘾。

几米之外的鸡蛋灌饼店,填补无数因加班而饥肠辘辘的胃。

抄纸巷是新街口白领们的宝藏小巷,每天中午饭点,蜂拥而至的白领们把每家小店挤得爆满。

倒不是因为他们没地方吃饭,而是这里的每家店都太好吃。

“美味”仿佛是抄纸巷不成文的规定,不够好吃的店铺,在抄纸巷里活不过三个月。

尝过抄纸巷的人,才算懂得南京街巷美食的“魔力”。

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抄纸巷的美食包罗舌尖万象。

从重庆猪脚饭,吃到桂林米粉;从武汉热干面,吃到长沙米粉王……最后当然少不了一碗浓厚的鸭血粉丝汤。

烧饼、炸串、奶茶、板栗、拌饭、串串……

世间美食千万,抄纸巷拎出了部分极具特色的代表,犒劳来来往往的过客。

抄纸巷记录了南京新旧美食的碰撞,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舌尖的品味变化。

美食之外,有关抄纸巷的生活鲜有人关注

淮海新村、游府新村、有福家苑,三大紧挨着的住宅区承包了抄纸巷袅袅的烟火。

楼下是风格各异的特色美食,抬眼是细长的衣杆,和洒在墙面上的阳光。

在抄纸巷的中段,一侧不起眼的小门,是中山电子城的“隐蔽”入口。

斑驳的墙面和破旧的台阶,刻画了岁月匆匆而过的脚印。

猛然抬头向上看去,顶楼天台垂下的柳树,竟有着与街道气息不符的浪漫。

窄窄长长的街道,隔绝了身旁繁华的商业气息,框出了特属于这里的天空。

与一街之隔的洪武路不同,想在抄纸巷里行车,那可不是件易事。

身处市中心,再有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游府西街小学助阵,一天从不间断的行人,让机动车无路可行。

于是,电动车成了这里的常客,步行是这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或许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体验慢节奏的生活,这就是抄纸巷的“小心机”。

每当傍晚落日,夜幕降临,抄纸巷与新街口的万千灯火一起,走进城市的喧嚣里。

人们懒散而至,躲在狭小熟悉的门店里,熨平一天的劳累。

抄纸巷从来没有什么与时俱进的新鲜玩意,只有那股让你长胖的吸引力。

•END•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