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前一段时间,一段11岁失明女孩高雅独自上学的视频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在大众的认知里,盲人独自在家也很有可能发生危险,何况是每天都充满变化和未知的大街,何况主人公还是一个先天失明年仅11岁的孩子。虽然小高雅双眼失明,但是她的妈妈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到400米的路程,小高雅每次需要15到20分钟的时间才能走完,经常一个人在路上迷路,但其实妈妈一直默默地陪伴在她的身边。有时候小高雅迷路了,妈妈却选择先狠心旁观,让小高雅自己摸索,只有在小高雅实在是找不到路的时候,妈妈才会用假装偶遇的方式来帮助她。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无微不至的保护和关爱,让孩子顺顺利利的长大成人,但殊不知这样做却让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独自面对风雨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仅身高要拔高,独自生活的本领也应该得到提升,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家长要学会在陪伴的基础上适度放手。
1. “放手式育儿”不是完全放任
“放手式育儿”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对孩子不闻不问。成年人的行为尚且需要道德和法律来进行规范,更何况是心智还在发展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呢。将“放手”理解为“放任”,对孩子不闻不问,容易导致孩子在自我摸索的过程中沾染恶习,误入歧途。在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中,也少不了父母的指导和教诲。
2. “放手式育儿”需要陪伴做基础
孩子对于父母有种天然的依赖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父母的陪伴,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之后安全感缺失。成年人的任何心理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在童年时期找到解答。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独自完成一件之前都有父母参与的事情会让他们感到畏难和不安,而父母的陪伴恰好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安抚。就像一开头小高雅的故事里,妈妈让双目失明的小高雅一个人上下学,但自己却没有一次不默默伴随身后以防意外发生的,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妈妈没有一次不相伴左右的。
3. “放手式育儿”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
很多家长对于“放手”的理解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就行了,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放手式育儿”有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没有那么困难。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常常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而家长却总是设想各种困难,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难以做到真正的“放手”;或者看见孩子遇到了困难的可怜模样,听见孩子要放弃的声音,便总是忍不住就对孩子妥协了。所以,“放手式育儿”既需要孩子勇敢出发,也需要家长坚定立场。
“放手式育儿”很多时候就像是给孩子断奶,有的孩子积极性很高,但有的孩子却好像需要更久的时间,而家长也心有不忍。但是断奶正是学会吃饭的第一步,即便孩子哭闹,父母不忍,也要为了更长远的收益而坚定地执行下去。但是只要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也就有了勇气远行探索。
1. 助孩子成为更坚毅自信的人
现在很多孩子动手能力差,连很多生活技能都不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一离开父母就遇到各种困难;好像总是畏畏缩缩,不敢一个人尝试新事物,好像和以前相比,孩子变得“低能”了不少。但其实这些还真不都是孩子们的错误,而是家长一直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使得孩子没有在生活中得到基础的技能训练,没能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和坚毅的性格的后果。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让孩子对生活有一种踏实的掌握感;让孩子自己在困难中摸索,可以让孩子面对挫折时更加镇定。
2. 给了孩子更多发展的可能
在父母心中,孩子好像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是不忍心让孩子遭受挫折和辛苦,但是真的放手让孩子去做,更多的可能是惊喜。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相同的年龄段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好书法,还会好多生活小技能,心里除了羡慕,更应该看见孩子背后的努力。大部分的孩子在智力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导致之后巨大差异的是后期的培养。不放手给孩子一个努力的机会,家长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优秀。
3.为孩子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文章开头小高雅独自上学的故事的网络视频下面,很多人留言说自己做不到像孩子妈妈这样“狠下心”锻炼孩子,但是小高雅妈妈却说,自己终有一天没办法再陪在她身边保护她,只有在现在狠下心来锻炼孩子,让孩子以后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确实如此,父母不能陪孩子走完一生,更多时候则是看着孩子的背影逐渐远去,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送行礼物就是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孩子或许终将离开父母,但是父母的爱会一直伴随孩子一生。“放手”或许一开始是一件让双方都痛苦的事情,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却可以让父母和孩子都受益无穷的教育方法。即便家长有能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也需要放手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因为孩子的一生,父母终究无法相伴到底。
1. 孩子们都需要家长的放手
“‘放手式育儿’为所有家长和孩子所需要”这句话好像有些一刀切的嫌疑,毕竟任何事情都有特殊情况。但是“放手式育儿”并不是家长完完全全的退出,而是在每个孩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他进行的自我能力的训练。就像从小双目失明的小高雅尽管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但是在妈妈的“放手下”学会了生活自理,每天自己上下学,也已经为她的生活减少了很多障碍,也让她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增添了一分信心。
2.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程度的放手
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放手”,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又有不同的程度需要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去摸索。比如孩子5岁时,家长应该逐渐退出孩子的卧室,让孩子学着独自睡觉,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孩子13岁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私人空间,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尊重;孩子18岁时,家长需要减少孩子决策的选择,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3.对特殊性孩子需要把握尺度
故事里的小高雅虽然每天要一个人上下学,但妈妈却一直在身后默默观察着她,并非只是在家里等着她。但是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终究会不再跟随,而是让她“真正”的独自出门。对于身心发展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孩子来说,生活技能的训练更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更为重要。在“放手”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心血,也需要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想着一蹴而就,因为孩子内心,对正常生活能力的渴望可能远超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就像是放风筝,既需要牢牢抓住手中的轴,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又需要时不时地松开手中的线,给予孩子独自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在风雨的洗刷和磨练中,孩子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互动话题:大家对于“放手式育儿”是怎么理解的呢?身边有没有相关的例子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成长知识、儿童教育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