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此前掀起的“价格战”只是车企与市场之间互相试探的话,那面对年底旺盛的购车需求,“压箱底”的诚意如约而至,自然也是预料之中。自12月初开始,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上汽大众、哪吒汽车等品牌均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无论原本是否有购车需求,其力度之大,应该都会令人动心。
当然,仅有“优惠”还不够,能否将终端让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依旧需要靠品牌、产品来说话,关于这一点,在12月11日-12月17日品牌终端销量排行榜上便能得到证明。那么,到底哪些车型受欢迎,而哪些品牌又能实现畅销呢?看过下面的周销量盘点就会有答案。
毫无悬念,在上周品牌销量中,比亚迪以累计销量51712辆位列榜首,具有十足的“含金量”。至于为何这么说,就终端优惠而言,比亚迪旗下车型普遍优惠1万至2万元,并不算特别多;而就销量贡献而言,在10万级主流家用车市场以外,包括汉、唐及腾势D9均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局面。不得不说,乘着新能源时代的“东风”,比亚迪已经势不可挡了。
紧随比亚迪之后,则是大众品牌,依靠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旗下众多明星车型,其累计销量50324辆,甩开第三名1万余辆之多。事实上,在合资阵营中,大众品牌的产品转型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除了逐步为燃油家族融入科技元素以外,ID.纯电系列在今年的大放异彩,也走到了合资阵营的前列。时代在变,但大众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始终领先。
在新能源时代下,消费者针对“用车成本”树立起全新的价值锚点,而以省油著称的日系品牌,自然成为首当其冲者。不过,在上周品牌销量排名中,丰田、本田和日产分别以周销37194辆、35107辆和19580辆位列榜单第三、第四和第六名,包括凯美瑞、CR-V和轩逸等车型,依旧是考量质价比、保值率等隐形成本之后,各细分市场的主流选项。
此外,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也走到了大多数自主品牌的前列,其周销量分别达到19848辆、19523辆,呈现出不错的发展态势。当然,二者的过人之处,并非局限于诞生了“中国星”系列及长安CS75PLUS等畅销车型,更重要的是,它们改变了国人对于“国产车”的偏见,因而从合资品牌手中抢夺了不少订单。所谓的“品牌向上”意义,大概就是如此。
在榜单末尾,是五菱汽车、特斯拉和宝马,三者周销量均超过1.5万辆,基本算是正常水平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周销量中,Model Y单车贡献超过1.4万辆,可见改款Model 3尚未发挥出全部实力,原因或许与“取消换挡杆”、“采用按键式转向灯”等设计有关;至于宝马,作为豪华市场的“领头羊”,这份成绩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继国产宝马X5贡献出稳定销量以外,持续壮大的纯电阵营,也提供了新的销量增长点。如此来看,国内的消费市场不缺“有钱人”,而好的产品,也注定不愁没人买,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