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韩“穿小鞋”?中国车企豪掷50亿“造船出海”

2024-01-20     汽车情报

原标题:被日韩“穿小鞋”?中国车企豪掷50亿“造船出海”

当车企开始“跨界内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月17日,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安吉物流,委托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艘滚装船(远洋汽车运输船)“上汽安吉申诚号”启动首航,该船的运能约3万台/年,计划“常驻”欧洲航线和澳新航线。而在未来三年内,该公司还计划新增14艘滚装船。

无独有偶,1月15日比亚迪集团旗下的首艘滚装船“EXPLORER 1号”,在深圳开启首航、并计划抵达荷兰与德国。此前,比亚迪曾投资50亿元,与山东某船厂订购了8艘滚装船,预计在2025年全部交付。

自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以来,积极谋求海外市场的自主车企,似乎卷向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打造自己的“出海舰队”。

为啥车企要花大价钱,去办一件看上去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专业的物流公司有的是。答案很简单——全球滚装船运力严重不足。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万辆,较2019年增长了近4倍。面对中国汽车出口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国际船运行业显然预计不足。

此前,全球最大的船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曾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滚装船约760艘,较2019年增长仅2%,全年运力约400万辆。

换句话说,仅是面对中国地区的汽车出口订单,全球滚装船的现有运力就已经无法满足了,更别提还需要承接日本、韩国这些传统汽车出口大国的相关订单了。

在供需严重错配的情况下,国际滚装船行业自然就出现了“一船难求”的窘境。

据船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的报价显示,从2020年8月到2023年11月底,一艘拥有6500个车位的滚装船租金,已经从1万美元/天的价格,飙升至11.5万美元/天,涨幅逾10倍。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因为滚装船的租金上涨,一台车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船运成本,将上涨约1万元人民币——这对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的自主汽车品牌而言,将是极大的成本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中国汽车出口还面临着日韩企业的排挤。

华经产业研究院有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滚装船的运力构成中,日本船东占据41%的份额,韩国船东的占比为14%。中国船东的份额仅占2.6%,且多数用于内河运输。

要知道,日韩船运公司与日韩车企,很可能同属于一家财团控股。例如三井住友信托,旗下控股了3家日本船运公司,而丰田汽车也同样隶属于该财团。

二者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日韩船运公司必然优先考虑本国车企的订单。例如此前《上海汽车报》有报道称,韩国某船运公司宁愿空舱出港,也不愿意开放给中国车企。

显而易见,假如继续依赖第三方船运公司,类似的“歧视性行为”只会更多。好在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开始动作。

据船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分析称,2023年全球造船厂共接到80艘滚装船的新增订单,总容量约6.7万个标准车位,其中90%的新增订单来自中国。

若以现有规模来估算——本批中国船东的新增运力,将达到国际滚装船总运力的37%,随着这批滚装船在未来交付,中国车企的船运难题将得到缓解。

结语:除了建造滚装船以外,中国车企还在换着法儿“出海”。例如集装箱物流、本地化生产、成立合资公司等等,这些都是它们正在尝试的路径。

为何世界汽车市场离不开中国汽车?归根结底,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其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已经初步形成,面对越来越便宜实惠的中国汽车,有谁能拒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bf96d8ae6a7f1817d74be4d0d1c6b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