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启动访华行程后,德国内关于这件事的争议一直不断。不同于朔尔茨承诺的中德两国非但不能脱钩,而且还要深化贸易联系的观点,“西方派”政客则是对其进行穷追猛打,认为当前政府的路线出了问题,必须要加快扯断同中方的贸易牵连。绿党领袖贝尔伯克多次提出“以价值观和人权为基础的贸易”,还在新起草的战略中明确要求拒绝对华依赖,德国需要重塑“独立性”。
消息提到,在此过程中有一位颇为重要的官员,即掌握着经济方向的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在上个月22日,林德纳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中国和德国的关系问题,表示政府正在出台一份文件“和中国脱钩”,但事实却是与中国市场脱钩不符合德国的就业利益,全球各国的市场对德国来说越来越重要。为此林德纳还提出一个新建议:德国需要和各方改善政治条件,以这种方式来替代意识形态的分歧;虽然逐渐减少依赖是正确的,但和中企交易的德国公司更需要多分享经验。
但在本月10日,林德纳德态度突变。他发表一篇文章称当前中德两国的贸易已经面临“严重失衡”状态,且双方存在危险发展的势头。在这种趋势下德国对华依赖性同样是危险的,去年一年时间内对华贸易逆差就增加了将近一倍。所以德方“急需”认真审视现状和摆脱依赖,和其他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贸易。德媒认为林德纳的核心观点只有两个,其一是中德之间的逆差令其难以接受,其二是德方要改变之前的策略学习他们和俄罗斯能源的“脱钩精神”。
对此有分析则认为,德国财长的态度反复正好和国会内部的外交方向符合。自从开年以来美国发起新一轮动员后,此前对乌克兰援助比较“不热情”的德国、法国等国家变得非常慷慨,开始向乌赠送先进坦克以及大量库存武器,帮助他们对抗俄罗斯,目前各方还已经讨论到武器升级问题上。无论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德、法这些国家在政策上确实和美国越走越近,所以德国国内鹰派势力也趁机抬头,对华强硬派已经占据了巨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还有,至于德国财长提出要求的“可行性”而言,德媒普遍并不看好认为其空话大于具体计划。目前欧盟商讨的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反抗政策尚未出台,就遭到了至少9个国家的阻力,他们不愿意和美方正面发生对抗,所以解决美国难题的过程可能长达很多年。对此有评论称:“德国对美竞争已经不利,对非洲市场占有率很低,还舍弃的低价能源的所有条件下,如果让德企再全面撤出中国市场的话,他们就不必想找‘活路’了,经济问题还是制约德国政府说大话的最有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