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关乡根 黄埔魂 一生为民的程子华

2019-07-19   融媒河东

区政府办资料陈列馆暨老干部活动中心

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一幅图,架起连心桥。

每个平凡人身上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过往,每段默默无闻的往昔都藏着一片五彩斑斓的光阴。这些光阴的故事,我们倍加珍惜、小心呵护,虔诚捡拾吉光片羽,让历史的智慧,让人性的光辉,照亮美好未来的漫漫前途。

盐湖区政府办陈列馆,用600余张黑白老照片,3000多个人物,搭建了一条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光隧道,谱写了一曲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奋斗之歌。

走进陈列馆,在正中站定。东墙正中央是一张泛黄的三人合照,他们安静地站在岁月年轮里,凝视着这间陈列馆和我们。

合照中间那人是程子华,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座城市的骄傲。

盐湖区解州镇,是一个有故事、有底蕴的地方。一座武庙之祖关帝庙,让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镇美名远扬。解州人民更为津津乐道的是,好山好水育好人,古有武圣关公,今有革命家程子华,一样的拳拳赤诚,一样的忠义仁勇。

程子华,1905年6月20日生于山西省解县。1912年在家乡上私塾,1917年转入国民师范小学,1919年考上运城官费的第三贫民高小,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他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49年被任命为第一任山西省委书记,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走过战争年代,奋战和平岁月,程子华的一生跌宕起伏、历尽磨难,注定为祖国的发展留下不平凡的注脚。

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在枪林弹雨中走过23年烽火征途。参加广州起义,发动大冶兵暴,领导战动总会,浴血冀中平原,转战冀察热辽,卫戍新生古都,程子华半生戎马生涯,留下一身伤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新中国建设中度过17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主政山西期间,建立各级政权;发展供销事业,一时繁荣兴盛;分管经济工作,任期战果丰硕;西南三线建设,恢弘起笔,靓丽收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做出了忘我的奉献。

他关心民生疾苦,倾心倾力,克服万难,不惧古稀之年,积极投身改革。组建民政部,力抓拨乱反正;修订《选举法》,领导县级直接选举;筹建黄埔同学会,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奉献出晚年全部余热。

陈列馆里有三张程子华的照片,三个不同的阶段,三段人生的横截面,组成了丰满立体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

第一张照片里的程子华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的程子华,与日后分别为第三、四任主席的裴丽生、王世英合影留念。在任期间,他重点抓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并把军队的协同作战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当时,县级领导直接由省委任命。陈列馆照片墙上,还有这样一份任命文件。

正是在程子华的带领下,山西政权建设日趋完善。一批山西干部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政权,大大提高了山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张照片里的程子华

1950年下半年,程子华调任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领导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创建,提出并经中央批准在全国推广了对手工业和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全国合作社的开拓者。

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程子华采取的办法是,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把许多手工业者集中在一个工厂,按计划进行生产,并改进工具,实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益,走向富裕。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进展很快,从解放到1955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4000多个,社员220多万人。

运城机械工业就是在此期间,从手工业合作化发展基础上,优胜劣汰发展起来的。当时,按照国家政策,每个公社都成立了铁木业社,将村里的能工巧匠集中到一起,根据农民生产需要,搞开发生产。

后来,铁木业社逐步发展成机械制造厂,如安邑铁木业社发展成安邑水泵厂,生产各种型号的离心泵、潜水泵、磨面机等,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产品、农机配件和修理有了长足发展。机械修造厂、水泵厂、电器开关厂、汽车修配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派生机勃勃。

同期,个中佼佼者日趋发展壮大,颇具气候。安邑水泵厂迎接了国家轻工业部召开的全国工业现场会;红旗机械厂发明的流星滚丝机,在1960年全国工人日报上受到表彰;解州水泵厂后来居上,自主研发潜水泵,“解州牌”商标驰名国内外,全国的水泵定价参考解州水泵价格。目前,解州水泵厂已生产3000余个产品,280个销售分公司星罗棋布,蜚声海内外。

第三张照片里的程子华

区政府办与程子华的渊源当追溯至30年前。时任政府办主任张博文,拜访程子华,在北京一所很普通的四合院中,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当年,程子华已84岁高龄,可照片中的他精神矍铄,满面笑容。

这次会面,给张博文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三十年仍念念不忘。他回忆说,当时的自己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程子华这么大的领导,我也敢去见,一见呢还就见到了,而且还得到了程老的热情接待,想想真是让人感动。

据张博文介绍,来之前他还有点拘谨,没想到程子华很是平易近人,当即让警卫员切了西瓜一起吃,还拉着张的手让跟他并排坐在一起。程老夫人说,他每次见了家乡人,都能兴奋三天。

张博文当时带了点运城的绿豆和北相枣,送给程子华。程老看到家乡的东西,非常动容,言谈之间流露出浓浓的眷恋之情。

他问张博文,解州的风还大不大?解州的庙会每年还办不办?关帝庙保护的怎么样?盐池开发的怎么样?北相枣这样的好产品,有没有做文章?老百姓喝的水怎么样……

张博文逐一回答,详细汇报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听到老百姓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程老很高兴,一一殷切叮嘱——

一定要好好保护关帝庙,把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传承好。

解州风大,一定要多栽树。

要挖掘好地方文化,推出特色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要实事求是编写地方志,58年大跃进的数字要核实清楚。

运城要发展工业,用工业带动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那天的程老很健谈,虽然少小离家,但说起家乡,满是思念。家乡的建设情况、整体发展情况时时牵系他心。

考虑到程老的身体状况,会面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临走时,他坚持要送张博文,并说随时欢迎家乡人来看他。

毕生不改赤子心,全心为民志不移,是程子华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面对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的险境,还是建设时期庞杂繁重的工作,乃至文革时期遭遇长期关押的逆境,他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对党和人民无私忠诚、饱满深情。这也是张博文、韩文轩等一批老领导极力推荐陈列馆挖掘程子华故事的原因。

为纪念程子华,继承发扬革命精神,盐湖区委、区政府整体保护开发程子华故居,充分发挥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后人永远铭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2007年6月,程子华故居被列为盐湖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区文旅局、解州镇的共同努力下,整座故居保存完整,是一座会讲故事的纪念馆,吸引着一批批革命后代、时代青年参观学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以修复开发程子华故居为抓手,致力于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打造解州历史文化名镇,进一步弘扬关公文化。

恰逢此时,程子华三女儿、昆明市原副市长林爽爽带队黄埔后代参访团一行,来到解州镇探访程子华故居,并就故居保护修复事宜进行研讨。这为我们更好地打造程子华故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参访团在资料收集方面对我们给予支持和帮助,区委、区政府很受感动,表示将积极推进故居的保护修复,共同把故居打造好,让革命先辈的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让革命家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

从故居到陈列馆,我们保护老宅、整理资料、收集老照片,就是想让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一生,为人民群众服务了一生,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了一生的程子华,永远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永远镌刻在共产党人的旗帜上,指引我们走好人生的长征路,共筑新时代的中国梦。

(赵丛娜 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