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真能颠覆上古禅让说吗?这几件文物纷纷表示反对

2023-12-22     三目史官

原标题:《竹书纪年》真能颠覆上古禅让说吗?这几件文物纷纷表示反对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06: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说到五帝时代,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尧舜禹之间是否存在禅让?虽然我们熟悉的《史记·五帝本纪》把上古描写成君臣和谐的黄金时代,但另外一些史料,如古本《竹书纪年》等,又把尧舜禅让说成鲜血淋漓的政变:“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于是网上铺天盖地文章说《竹书纪年》才是“毁三观”的真相。那么,禅让和篡夺,到底哪个才是历史事实呢?

1993年10月,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发掘了郭店1号楚墓,内有竹简800余枚,经整理包含多种古籍,比较重要的有《老子》甲乙丙本。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一部叫《唐虞之道》的著作。所谓“唐虞之道,禅而不传”,这部典籍结合舜的圣、仁、义、德、贤事迹,系统阐明了其对禅让思想的主张。

其实,近些年发现的简牍中,主张尧舜禅让的并不少。除了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外,还有上博简《容成氏》。按照《容成氏》的说法,不要说尧舜禹是禅让的,甚至之前的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氏、氏、垆氏也都是禅让。清华简《子羔》则是孔子与弟子子羔的对话,作者借孔子之口同样宣传了禅让说;另一篇《保训》假托周文王对周武王的遗言,也涉及到了尧舜禅让。

这四部文献大约都写成于战国中后期,那么是否还有更早的记录呢?有的。

在《论语》的《尧曰》篇里,尧对舜说“天之历数在尔躬”,之后“舜亦以命禹”,这自然是禅让时的说辞。但此处没有“子曰”,不能认为是孔子本人主张,与《论语》文体也不符合。顾颉刚先生则认为禅让起源于墨家的尚贤主义,与儒家的尊尊亲亲观点不合。这种禅让方式在墨家中是实践过的,墨家巨子就是由上一代指定下一代。加上墨家信众基本出身社会底层,所以对于尚贤的呼唤最高。

整体来看,禅让说应该是春秋战国之际普遍的一种社会思潮。因为当时正值氏族解体、私学兴盛,越来越多庶人希望登上政治舞台,不独儒、墨两家,这种思想走向极致当然就是禅让,如果连王位都能授予贤人,一官半职又算什么呢?

这样的思想对战国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吕氏春秋》说魏惠王想传位惠施,《战国策》公孙衍对张仪说建议魏惠王传位张仪,《战国策》说秦孝公想传位商鞅,但这几次禅让都没有真正成功,原因当然也很简单,无论禅让被吹得如何天花乱坠,王位岂可轻易授予外人呢?

但终于有人走出了这一步,这个人就是燕王哙。根据《战国策》《史记·燕世家》,燕王哙受到策士苏代、鹿毛寿等人的鼓动,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结果国家被治理得一团糟,将军市被和燕王哙太子平攻打子之,反而双双阵亡。齐宣王趁火打劫,子之、燕王哙都被杀死。

燕王哙和子之的身死国灭,代表着禅让说实践的破产。从此禅让说开始被广泛质疑,而篡夺说却崭露头角。

根据《孟子》,齐国发兵之前,齐人沈同询问过孟子的意见,孟子认为齐国可以攻打,为什么呢?因为燕王哙不应该把王位相让,而子之也不应该接受王位,这是倒行逆施。根据孟子的诡辩,舜不是从尧这里获得王位的,而是从天这里获得的。什么是天意呢?舜做了尧二十八年的相国,等尧死后,诸侯们朝见舜而不朝见尧子丹朱。

注意,孟子这一补充解释非常重要,之后被《史记五帝本纪》所吸收。今天有人认为禅让反映原始民主制,但是从《论语》《墨子》和战国简看不出这点,所谓禅让权力交接完全发生在前后两任首领间,没有其他人的参与表决!

孟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家大佬荀子,更是说“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直接断为无稽之谈。

道家代表庄子则对这事非常轻蔑。他在《让王》中举了很多禅让被推辞的故事,比如尧让许由,舜让善卷。他还认为尧舜禅让埋下了千年的祸端,千年之后一定会发生人吃人现象。

法家巨擘韩非子则化用前辈的史料,《墨子》强调尧禹生活节俭,韩非子却说尧禹没有享受条件,所以禅让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庄子》歌颂务光的高风亮节,韩非子却说商汤派人告诉务光,商汤要让位给你,是要你承担杀夏桀的恶名,务光不开心,就自杀了。

可以发现,战国前中期禅让备受推崇和主张,自从燕王哙禅让失败后,儒、道、法三家从不同角度反对这一行为,而古本《竹书纪年》作为对禅让说最极端的一种抨击,本身也是一种学说,而不是历史史实。正如韩非子本人说的“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认可上古发生过禅让?当然还是儒家的提倡。先有《孟子》,后有《尚书·尧典》。《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帝系》以尧舜禹同为黄帝后裔,也符合儒家尊尊亲亲的观点,虽然舜是庶人出身、禹是罪臣之子,但他们毕竟有贵族血统。但是《尧典》吸收了《墨子》说舜为平民,于是只有把舜的辈分压低,作为颛顼的五世孙流落成平民了。

太史公把以上史料弄了个大杂烩,但是破绽也随之而出,尧和禹居然都成了舜的高祖辈!而且,如果尧舜禹的禅让合理,那也不需要接下来避位受拥,真避位不是反证传子存在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个中缘由很简单,正是因为《五帝本纪》来源于上述史料整合,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拆分《五帝本纪》,将其还原为战国诸子的主张。

故所谓的尧舜禅让,更多只是战国诸子托古改制。最关键的一点,禅让表达的都是首领个人意愿,不存在原始推举。尧舜与战国的专制国君没有区别,丝毫看不出氏族民主色彩。而对立面的篡夺说,基础也是一个专制政权,所以才存在君臣之间的篡位事件。而战国以前的氏族社会,对共同体首领的争夺发生在若干氏族部落之间,绝非臣子对君主个人的幽禁流放。

参考文献:

顾颉刚主编:《古史辨》

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

梁韦弦:《郭店简、上博简中的禅让传说与中国古史上的禅让制》

彭邦本:《再论近年出土文献中的先秦禅让传说———兼谈所谓尧舜禹“篡夺”说》

彭裕商:《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新世纪香港发现的一件青铜器,或许能解开史前大洪水之谜

出土三千年前的一片牛肩胛骨,颠覆了《尚书》《史记》的重大记载

与《周易》齐名的典籍失传千年,记录了嫦娥奔月竟然是吉兆

战国雄主的这件青铜器神秘失踪,但却证明了黄帝是华夏始祖

《盗墓笔记》里战国楚帛书的原型,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f260f772e1c2b2b205ca1d7c0e553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