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支持新材料;生益覆铜板项目;荆门锂电之都;内江页岩气新材料开工

2023-09-15   中国粉体技术网

原标题:深圳支持新材料;生益覆铜板项目;荆门锂电之都;内江页岩气新材料开工

碳酸钙培训:2023年全国碳酸钙加工应用技术培训交流会将于9月23-2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报名请关注V信公众号“粉体技术网”,培训内容包括: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氢氧化钙、食品、药品、牙膏级碳酸钙精细加工与应用;碳酸钙粉体在胶黏剂、塑料领域的应用;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钙质矿山的综合开发利用;大理石矿山及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含钙工业固废的综合开发利用(如磷石膏、电石渣、废石粉、除尘灰、高钙灰等);参观广西科学院碳酸钙实验室及中试生产基地。

1.深圳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9月1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在产业基础建设、产业链提升及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发展等方面予以“真金白银”的支持。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从突破重点材料领域发展瓶颈、打造材料科技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新材料集群高质量发展、完善材料产业配套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下一代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应用。围绕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重点支持钙钛矿材料、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材料、硫化物正极材料等下一代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灵活采用“里程碑式资助”“赛马式资助”“揭榜挂帅式资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

同时,支持建设芯片制造封装、新型显示、高端通讯器件等领域关键材料测试验证平台。对面向我市新材料企业提供相关材料研发、验证和改进服务符合要求的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及运营,按一定比例,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

在打造材料科技创新发展高地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支持新材料企业及研究机构以材料信息学为背景,结合人工智能、计算物理、高通量实验和计算等,围绕材料正向预测、反向设计等功能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相关项目予以不超过1000万元资助,并在算力资源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在推动新材料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围绕湿电子化学品、有机发光材料、衬底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新材料薄弱环节,支持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机构及团队在我市落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资助。

2.长飞光学与半导体石英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武汉光谷开工

9月14日,2023年三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长飞光学与半导体石英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武汉光谷开工。

该项目主要建设高端光学与集成电路制造用石英材料研发基地,实现光学与半导体石英材料国产化替代。

3.江西生益年产3000万平方米覆铜板二期项目开工

近日,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该项目计划投资130000万元人民币,产品定位面向高端客户需求,提供封装、汽车、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电子电路基材解决方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产1800万平方米覆铜板和3400万米商品粘结片。

4.湖北荆门阔步迈向“华中锂电之都”

8月20日,亿纬动力第十区超级工厂项目首桩在荆门高新区开钻。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为目前国内单体设计产能最大的锂电池工厂。建成达产后,亿纬动力产能将达212.6GWh,产值可突破千亿大关。

在亿纬厂区周边,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恩捷、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电解液龙头新宙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等30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形成“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电池产品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回收利用”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国内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结构件等主要部件的头部企业在荆门高新区基本“聚齐”。

截至目前,荆门市锂电产业链企业达39家。在高新区,昔日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回收的荆门格林美公司,如今已成功转型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材料制造企业,已建成10万吨三元前驱体和2万吨正极材料产能,2022年产值260亿元。

近年来,荆门高新区还落户了生产负极材料的本征方程;生产锂电池结构件的中泽精密、震裕科技、祥鑫科技;生产电解液添加剂的吉和昌;生产电池级锂盐的百杰瑞和生产锂电池粘结剂的好电科技等众多知名企业。

“首先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荆门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办副主任张沛表示,根据《荆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区将大力支持亿纬、格林美、恩捷等重点企业扩规,加快亿纬动力6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及研发中心项目、格林美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恩捷隔膜产业化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储能电池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为延链补链,荆门高新区计划引进铜箔、铝箔、导电剂等新项目。依托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亿纬动力湖北省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持亿纬动力、格林美、金泉新材料构建“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原料再生——电池再造——新能源汽车再装配”的绿色供应链价值链,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动力储能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基地。

锚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目前荆门市在高新区规划了26.6平方公里的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对标东莞松山湖小镇,拟投资252亿元,预计2027年集聚人口10万人,争创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规划到2025年,荆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亿纬动力跻身千亿级企业行列,阔步迈向“华中锂电之都”。

5.创普斯年产30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开工

近日,创普斯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三期在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据了解,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总投资96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叠加渗透率持续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大增,进而加速了技术升级迭代。

目前,多数主流电池企业已在磷酸锰铁锂电池上布局,包括容百科技、德方纳米等材料企业也在提前做好供应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超20个磷酸锰铁锂相关项目投资落地,加之部分原有磷酸铁锂产线的对磷酸锰铁锂的兼容,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的规划产能已达100万吨。

在正极材料头部企业的带动下,磷酸锰铁锂产品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预计到2030年,磷酸锰铁锂的市场占比将达到30%以上。

6.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山西永济经开区

近日,山西运城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山西省华智雄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厂房7.5万平方米,全自动生产线5条,建设用地180亩,总投资6亿元。

7.重庆金汇能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签约

近日,金汇能(重庆)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重大设备集中签约仪式在金汇能青白江总部隆重举行。

金汇能(重庆)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1万吨硅基研发生产基地、35万套国内首家负极企业生产制备长循环再生石墨坩埚及10万吨前端工序、5万吨后端成品产线,重庆布局是金汇能集团战略发展关键的一环。

签约仪式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重庆基地建设工作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2023年底硅基线调试完成,明年2月重庆金汇能全部建成投产。

8.年产40万吨BDO、60万吨PBAT,威远美能页岩气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开工

近日,总投资130亿元的威远美能页岩气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是迄今为止,四川内江引进的最大制造业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由京科控股、云南美能投资建设,以页岩气为原料年产40万吨BDO、60万吨PBAT,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800亩,总投资65亿元,年产20万吨BDO、30万吨PBAT。一期计划2025年7月投产!

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页岩气制乙炔技术和香港冠达乙炔制BDO技术,单条生产线年产20万吨BDO,是传统产线的两倍,每吨可节约成本500元。该项目BDO装置能耗为每吨720公斤标准煤,低于国标先进值24个百分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9.优邦科技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

东莞优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冲刺深交所创业板IPO上市。

公司预计投入募资10.01亿元,其中5.33亿元用于半导体及新能源专用材料项目,1.63亿元用于特种胶粘剂升级建设项目,1.7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1.3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是一家主营电子装联材料及其配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包括电子胶粘剂、电子焊接材料、湿化学品、自动化设备等四大业务板块。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9亿元、5.89亿元、8.54亿元、3.94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759.48万元、4959.06万元、7739.16万元、3554.39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3.84%、26.27%、26.69%和29.91%,呈现一定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