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入殓师吴津娜:为逝者实验几百种洗发水,不用手直接触摸遗体

2022-07-26     薛服娟生活记

原标题:80后入殓师吴津娜:为逝者实验几百种洗发水,不用手直接触摸遗体

提到入殓师,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感情必定是冰冷的,甚至是晦气的。然而日本却用另一种手法展现了入殓师这个职业的温情和体贴,说体贴毫不为过。这个行业所要面临的是太多的死别,一切尽在不言中。

电影《入殓师》节奏很缓慢,而正是这种缓慢和平静能够让我们重新思考入殓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对于生者,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祭奠逝者;对于死者,也是他们给了最后的体面。

或许有人在报考志愿时曾经见到过这个专业。在国内,这个专业起初并没有多少人敢报。无论是面对家庭的压力,还是外界的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死者接触是不祥,是晦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实证明,这一行终有一天被搬上台面。

其实在古代,我们民族是极其重视对死者的礼节的,礼乐制度的长期霸屏让中国古代看似繁文缛节,但却最能表达先祖对待事物的诚心和敬意。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摒弃了很多礼节,殊不知,一些礼节正是因为我们的忽略而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有这么多讲究。

当我们最亲近的人死去后,活着的人将会陷入一场无止境的追忆和悔恨当中。

这种感情或许将伴随他们一生,为了能够减缓生者的痛苦情绪,入殓师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其中,使得死者得到尊重的同时,也给生者带去了无限的宽慰。

人终有一死,这是人们人生经历的最后一站,站台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归路无期,去者无望。

在中国,就有这么一位女性,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入殓师这个职业。

从此她背井离乡决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她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证明入殓师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行业,更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了提升自己,吴津娜奔赴日本,在日本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始了长达九年的学习和实践。

九年后,吴津娜带着她的初心回到了祖国,这时候她已经具备了一名专业入殓师所应该具备的一切技能与修养。

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她总结了这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如何在国内开展业务问题的思考催促着她不断拓宽视野,这些也鼓动了她大胆尝试的神经,为此,吴津娜组建了自己的专业团队。

她的团队有着极高标准的程序员。在正式接触遗体之前,会向逝者深鞠一躬,这一步对于吴津娜的团队来说必不可少。

在清洁与恢复遗体本来面目的过程中,她们不会用手直接接触逝者的身体,这不是因为恐惧,更不是嫌恶,而是任何人都不应该这么做。

至于清洁过程中,家属有特殊需要的,入殓师都会牢牢记住,因为每关乎一个小细节,都存有生者对故人的怀恋和情谊。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人的治丧仪式越来越简化,很多人都没有好好地跟故人道别仪式就结束了。而“古人沐浴能够有效地拉近古人与至亲之间的距离。

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人的感情和思维也相对集中,用这样的方式缅怀故人是难能可贵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在场至亲的共鸣。

吴津娜的团队能够从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毕竟人活着百般折磨但依旧想要控制自己在亲人们眼中的形象。

但人一死,亲人是否会和逝者产生距离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入殓师的工作就是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让亲属再一次靠近逝者,完成逝者最后的仪式。

这样专业的事情需要像吴津娜这样的人,需要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来帮亲属完成她们最后想对逝者做的事。

亲眼目睹过这个过程的人都觉得入殓师确实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们会以最令人舒适的方式为逝者清洁,他们动作轻柔,像保护婴儿一般保护着逝者的每一寸肌肤。

自从入了这个行业以来,吴津娜见过各种各样的遗体。面部歪曲的,支离破碎的,腹部肿胀的等等。

可无论遗体怎么样,她都会想尽方法恢复遗体生前的面貌。她还曾为一个男孩的母亲抽过腹水,因为治疗过程中的液体积留在遗体体内导致的腹部鼓起,吴津娜小心翼翼地为她抽去,事后男孩十分感激她能够为他们做到这种地步。

这样一个多年前不被社会理解的职业如今在多元化需求的顾客间变成了不可缺少的服务之一。

而吴津娜毫无疑问便是敢于挑战这个行业的第一人,她也再次将中国古代传统的仪式发扬光大,在这个世事无常的世界,能够为亲属做她们未完成的事是她们的价值所在。

吴津娜不仅完成了别人的梦想,同时,她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追寻着梦想的脚步,她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e8d0119e244d694396ac683ccc24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