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描写了贾母八十大寿的盛况,从七月二十八日开始,到八月初五结束,接连九天,宁、荣两府来客络绎不绝,真是一番热闹景象。
在贾母八十大寿上,宁荣两府分工明确,宁国府接待男客,荣国府接待堂客。而在前来祝贺的堂客之中,当属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地位尊贵。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其座次也能看出。
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便是众公侯的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南安太妃同贾母等人行过礼后,相聚一起闲聊,询问下贾府众小姐来。贾母听了,便让凤姐去传话,让史、薛、林四人,外加探春五人前来。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在此,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了,南安太妃在此时,欲见贾府众小姐,究竟有怎样的目的?
是单纯的相见吗?但我们从贾母接下来的安排下,又可以否认这一点。
试想,若南安太妃真的只为看贾府小姐,贾母为何不让惜春、迎春前来;可见,这个混迹于贵族群体之中的贾母,从这开始,就有着不单纯的目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贾母所叫出的这五个女子。
在这五人之中,史湘云同南安太妃非常熟悉,本身又有婚约,所以贾母将她推出,意义不大;薛宝琴同梅翰林之子有婚约,同样如此;因此,在贾母推出的五个女子中,真正带有目的性的,是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
但在这三个女子之中,薛宝钗出身低微,至少,在这些王公贵族之中,她这商人地位,根本不会入贵族的眼。所以,最终能引起南安太妃等人注意、留心的,只有探春、黛玉了。
按此时她们的年龄,已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贾母将她二人推出,包含了她推销这两个女子的目的。
正如我们从《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所见,贾探春远嫁的线索,似乎正是因为贾母这一次安排。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当南安太妃第二次来到贾府,便正式认了探春为义女,以替代自己的女儿前往和亲。
因此,对于探春的归宿,我们已然有了一个结果。那剩下的,就是林黛玉了。
一直以来,对于阅读《红楼梦》的朋友来说,贾母是“木石前盟”坚定的支持者,也就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的婚姻。
贾母曾当着众人的面,说他们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从林黛玉一进贾府,她便安排宝黛二人同息同止,可以说,宝黛二人感情之所以如此深厚,同贾母的安排是分不开的。
那么,一向支持“木石前盟”的贾母,为何在此时,又要推出林黛玉呢?
纵观贾府历来的小姐甚至公子哥的婚姻,他们都逃不过一个命运,那就是维系着对贾府有利的政治目的。比如,贾珠所娶的媳妇李纨,其父亲曾经便当任过国子监祭酒;比如,贾敏所嫁的林如海,他本身就是前科探花。甚至于,王熙凤与贾琏、王夫人与贾政,也无一逃过这样的宿命。
或许,一旦我们明白了贾府历来婚姻的本质,便能明白,贾母为何要推出林黛玉了。
其目的,同贾府一向的婚姻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政治婚姻。尤其是,面对如今衰败的局面,贾府更需要通过联姻来获得对贾府有利的政治力量。
这就同薛宝钗进贾府,为了攀附贾府的势力,不顾尊严的目的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姻,能为贾府带来什么呢?
林黛玉,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之家,才貌出众,但其父亲已死,林家又已绝了后,可以说,林黛玉同贾宝玉的结合,能为贾府带来的政治力量,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让贾宝玉娶一个王公贵族的小姐;再让林黛玉嫁到另一个王公贵族之家,这难道不是双赢吗?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贾母对宝玉、黛玉的疼爱,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贾母不仅是贾府的主心骨,她本身,也是一个封建社会下被封建礼仪所熏陶的老封君。
连袭人母亲去世。袭人因守孝没有前来侍候宝玉,她都会严厉指责;连迎春的奶妈聚赌,众人一起求情,她都不愿饶恕,这样的贾母,真的会单纯的因为宝黛二人的爱情,而不顾惜一切吗?
尤其是,贾府中秋节的时候,贾母所说的《掰谎记》: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无论贾母所说的,是针对林黛玉对宝玉的喂酒行为,还是针对宝钗入住贾府一味的追求“金玉良缘”,但有一点我们却能明白,那就是,在贾母心中,她是抵制这样的自由恋爱的。在她的思想观念中,男女的婚姻,理应该按照封建婚姻的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将林黛玉推到南安太妃以及众人的面前,已然显示出了,她最本质的目的。